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独角戏”越演越兴奋3月12日的日本如同在上演一出大戏。剧情是这样的:去年10月,美日就驻日美军调整达成协议,按计划,美军的一部分航母舰载机将从神奈川县的厚木基地迁往岩国基地。岩国市居民因饱受美军战机的“折磨”,拒绝高额赔偿、强烈反对。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岩国市居民于12日举行全民投票,首次以自己的方式“决定”美军去留。当地人成了这出戏的主角,因为一旦开此先例,美日军事同盟将面临“社会枷锁”。当天,日本几乎所有媒体都用最重要的版面、最好的时段追踪报道此事。对此,日本政府可谓“据理力争、寸步不让”。首相小泉纯…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     
《创造》2010,(6):16-16
下课 鸠山由纪夫:在位仅八个月的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6月2日在执政的民主党众参两院议员全体会议上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在民主党召开的紧急众参两院议员全体会议上,鸠山表示,他愿为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政治资金等问题承担责任,辞去首相职务。日本主要媒体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鸠山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以下,民主党的支持率也在一路下滑,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5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以身殉职,20多人受伤。美国和北约声称“五·八事件”是“误炸”。  1999年5月24日,美国与日本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在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美日两国军事合作范围扩至整个亚太地区。美国为称霸亚太和全球,决定同日本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更是引人严重关注。  1999年 5月 25日,以美国众议员考克斯为首的一个众院委员会公布一份调查报告——《考克斯报…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1日日本防卫厅承认,6月30日美军向日本防卫厅发出的有关“中国向日本近海发射了弹道导弹”的情报是错误的。日本政府内部传播的只不过是美军的一个“错误情报”。 有事实表明,这已经不是美军第一次向日本提供错误的军事情报了。对具有强大情报搜集能力的美军来说,频频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分析人士认为,美军这样做是蓄意所为,背后隐藏着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5.
点评:对美国来说,这次的驻日美军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针对中国。因为美国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台海地区稳定的威胁,还认为中国会威胁日本、印度等亚太国家安全。这份协议显然赋予日本更多自我防卫权力,也提高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作用。中国对此表示,日本和美国的同盟关系是一种双边安排,它不应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更不应针对第三方。中国希望日本和美国尊重本地区国家的安全关切,多做有利于本地区稳定与和平的事。  相似文献   

6.
聚焦世界     
《小康》2010,(6):25-25
重建日美同盟?日本《文艺春秋》“今后,不会再以鸠山政权为伙伴。”面对极度混乱的美军普天间机场的移迂问题,奥巴马政权终于给出了明确的表态。战后50年间,日美同盟一直充当了支持日本繁荣的重要角色。首相鸠山由纪夫不得不在“重建日美同盟”这一问题上选择退却。  相似文献   

7.
8月19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伊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应该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的文章,指出,台湾问题依然是美日对华关系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为使台海局势保持长期稳定,美日应该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  相似文献   

8.
资讯     
《人民公安》2014,(5):5
<正>事件《纽约时报》痛批安倍美国《纽约时报》电子版3月2日发表社论,批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社论指出:"安倍首相正在试图混淆历史。他和其他民族主义者直至今日仍认为南京大屠杀没有发生过。"对此,日本驻纽约总领事馆3日反驳称"社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要求《纽约时报》更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7,(3):76-76
2月17日,美军开始在驻日本冲绳嘉手纳美军基地部署F-22“猛禽”隐形战斗机。这是美军首次在本土以外部署这种战斗机。  相似文献   

10.
何标 《台声》2011,(6):41-41
5月18日,陈炳德总参谋长在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郑重表示:“美国以《与台湾关系法》这种国内法来保证台湾安全,是干涉中国内政”,“太霸道”了。这一直言不讳的指责,得到中国人民广泛的鼓掌支持。马伦也表示:“这种坦白直率的态度,对双方维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焕利 《时事报告》2012,(11):66-67
日本非法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的行为,其实并非简单一场“闹剧”,而是蓄谋巳久的。日本多届政府很早就想把钓鱼岛“国有化”,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日本政府借机公然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效力,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开挑战。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制定对日战略的基础之一,就是通过美日联盟来保障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美国这一决策始于战后《旧金山和约》的对日安排,其次是《美日安保条约》的签署。60多年来,美国的亚洲战略始终紧锁着“把日本变成美国的附庸”这一设想,其目标是“使日本在战略和行为上与美国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 日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对驻伊拉克美军在监狱中虐待伊战俘的情况再次进行曝光。舆论认为,美军虐俘黑幕越揭越黑,而且可以肯定是上级指使。《华盛顿邮报》5月21日在一篇题为“监狱虐待事件的最新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众参两院前不久相继通过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从而使法案完成了法律手续而得以生效,由此今后日本在亚太地区扩大军事活动范围、突破其宪法束缚己扫除了法律上的巨大障碍。对亚太地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危险信号。相关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缘起这次日本国会所通过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由3项法案组成,‘在们是周边事态法案、日美物品劳役相互提供协定修改案和自卫队法修改案。第一项法案规定:当发生“周边事态”时,日本政府将对美军实施后勤支援;在后方地区开展搜索救助活动以及其他必要的措施,首…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6月14日《东洋经济周刊》(日本)日美同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威胁日本人对日美同盟关系表示不满。这与日本人对美国没有在朝核和绑架等问题上充分地为日本利益代言的担心有关。出现这样的担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美国不会看重中国而抛弃日本,理由是价值观和威胁。与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会众议院4月27日在国民们的一片强烈抗议声中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相关法案中的“周边事态法案”规定,日本政府、自卫队及民间企业在美军介人亚太地区军事冲突时向美军提供运输武器弹药和兵员、燃料补给、征用民用设施等后方支援。并且,日本政府把“周边事态”定义为“飞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不确切指联“周边”的地理范围,而是以日美的“自主判断”将发生在亚太地区范围的纷争定义为“周边事态”,从而出兵干涉。众所周知,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10万,其中约半数驻扎在日本。美国要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9,(14):11-11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7月6日在莫斯科签署一系列文件,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驻阿富汗美军补给借道俄罗斯,以及加强两国多方面合作等达成一致。梅德韦杰夫随后表示,这次会晤是“迈向全面提升双边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对两国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2日,“万隆会议”50年之后,亚非国家领导人再次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历史性的亚非峰会。当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发表讲话时表示,日本铭记对历史的“懊悔”和“歉意”,坚持“村山谈话”所表明的历史认识。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并就中日关系发展提出了五点主张:第一,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第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日方能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第…  相似文献   

18.
一个增加麻烦的体系 美国《纽约时报》1月22日刊登伊丽莎白·贝克尔文章,认为“导弹计划使美国在与中国关系上陷入困境”。文章说,由于克林顿政府计划大大增加防御性导弹开支,因此现在使它与中国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官员们今天(21日)说,由于这些问题非常敏感,因此克林顿政府两次推迟向国会提出建议建立导弹体系保卫日本、韩国、台湾和驻该地区的美军的机密报告。  相似文献   

19.
秦天 《时事报告》2012,(2):63-66
从2011年10月起,美国抖搂伊朗间谍谋剌沙特驻美大使案,西方鼓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新报告、指明伊核计划涉及“军事层面”,对伊动武之声甚嚣尘上。伊朗也不好惹,先是降格与英国外交关系,后有民众冲击英国驻伊使馆,鼓吹俘获了美军无人侦察机,进行“守卫90”军演。你来我往的一番博弈,其实也是30多年来双方恩恩怨怨的延续和浓缩。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张可喜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4月17日在东京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着冷战后新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确立起来,它成为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得力工具,必将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小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