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域外传真     
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对伊朗动武近期,德国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为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和以色列围绕着是否对伊朗动武展开密集磋商,牵动各方神经。许多国家反对对伊朗动武,如俄罗斯等表示不接受任何对伊朗的军事打击。海湾国家则一方面对伊朗的核计划表示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也担心核问题引发战火波及自身。事实上,伊朗核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稳定和各方在中东利益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来,以色列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传言四起。2005年12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说,对于伊朗的核计划,以色列应采取像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那样“大胆、勇敢的”行动。11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以色列总理沙龙已经下令军队在2006年3月底前做好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对此,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虽予以否认,但拒绝排除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以色列果真要对伊朗核设施动手了吗?随着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口诛笔伐,双方原本紧张的外交关系不断恶化。伊朗总统内贾德放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称…  相似文献   

4.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8,(16):10-11
毛里塔尼亚发生军事政变,南奥塞梯局势急剧恶化,菲律宾南部和平进程再次受挫,以色列加强军备对抗伊朗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05,(6):9-9
新闻事实:4月4日,伊朗总统哈塔米重申,伊朗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并呼吁美国放弃反对立场。他说,核技术将满足伊朗对能源的需求,而石油能源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美国关于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的指责,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6):52-52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10月26日在一次学生集会上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称以色列应该被巴勒斯坦以及伊斯兰世界彻底“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艾哈迈迪一内贾德的言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吉勒曼10月27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开除”伊朗会员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伊朗核问题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4-46
2005年年初,美国高层领导人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并称不排除对伊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强烈反应,并导致刚刚趋于平静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继成功访问利比亚和伊朗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7月上旬访问了以色列,试图说服以色列承认拥有核武器,以此作为实施“中东无核区”计划的第一步。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拒绝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长期奉行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模糊政策”。“模糊政策”带来的实利是丰厚的:不承认,则有助于化解国际社会的压力;不否认,则又能对周边国家形成核威慑。以色列迄今也没有进行过公开的核试验,但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算,以色列目前拥有100~200件核武器。美国情报部门则预计,以色列拥有80枚核弹头,打击手段包括…  相似文献   

9.
荣松 《半月谈》2003,(12):78-80
自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5月中旬认定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爆炸事件是躲藏在伊朗的“基地”分子所为,华盛顿与德黑兰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口舌战”,双方频频叫阵。五角大楼官员甚至扬言要对伊朗采取大规模军事打击来颠覆伊朗政权,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6月初则针锋相对地发出警告,美国对伊朗动武无异于“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0.
域外传真     
美国否认想以武力解决伊朗核危机4月2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在卡塔尔表示,华盛顿正在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朗核危机,同时他否认了外界对美国想以武力方式解决该问题的猜测。此前,博尔顿在柏林参加了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就伊朗核问题举行的磋商。他在与卡塔尔领导人举行会谈后对媒体强调了卡塔尔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地区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他说,伊朗核计划影响到了海湾地区的安全,使一些国家感到不安。博尔顿还认为安理会应该介入伊朗核危机问题的解决,他说:“伊朗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因此有必要让…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2008年年末,以色列突然发难,巴以烽烟再起;2009年2月3日,伊朗卫星上天,再次触动西方"核神经";奥巴马上台,宣称将优先处理伊拉克撤军问题……2009年的中东仍充满变数——2009年,中东仍是"多事之秋"。如果不出意外,有三大因素将主要影响中东局势的走势。一是加沙战事及其后续发展,二是以色列大选及其结果,三是奥巴马上台及其可能采取的"美国新中东政策"。加沙战事严重影响中东大局。从去年12月27日起,以色列对控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10,(4):53-53
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项美国单边制裁伊朗法案。根据该法案,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奥巴马说,这一“国会有史以来通过的最严厉”制裁法案,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6,(4):48-48
6月1日结束的美、俄、中、英、法、德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长级会晤就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7月3日说,如果伊朗在7月12日之前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美国将谋求通过联合国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外长穆塔基7月4日说,伊朗此前宣布的8月22日就六国方案作出正式答复的最后期限“不可改变”。7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外长级会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六国方案中的措施有: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10月9日的核试爆,朝鲜人民虽然“勒紧了裤腰带”,但依然可以昂首挺胸地迈进核俱乐部的大门。截止到10月9日,核俱乐部“合法”(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和“非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的成员已经增至9个,谁将成为第10个?考虑到内贾德总统领导的伊朗在同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中拒不妥协的姿态,伊朗成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6,(2):7-8
新闻事实:8月8日,伊朗宣布重新启动铀转化活动,同时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欧盟、美国不久前先后发出警告,称如果伊朗不停止铀转化活动,就将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伊朗表示不会因此退却。国际原子能机构于9月24日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但伊朗认为它是“不合法的和不能接受的”。伊朗坚称其核活动是为了发电,并表示决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目前,美国正在加紧活动,要各国支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相似文献   

16.
美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立场虽不及美国强硬,但要求伊朗完全中止和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发展中国家希望伊朗核问题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框架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以色列,并在当天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谈问题举行会谈。这是克里上任11个月以来,第11次出访中东,频率之高超过所有前任。克里就此调侃说,“自己是去圣地上班”,可见,美国对中东依然“情有独钟”,中东问题仍是美国外交事务的优先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伊始,美国政府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1月17日, 情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18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伊朗是“美国需要重点对付的国家”。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 英强烈反应:19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以书面声明的形式称伊朗将有力反击一切敌对行动。刚刚趋于缓和的伊朗核危机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 雄的焦点。 阿 核危机一波三折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说起来,伊朗的核技术还“得益”于美国。早 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密切,两国在1957 拉 年便签署了“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新年伊始,美国对伊朗、朝鲜、叙利亚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有关美国对伊朗、朝鲜或叙利亚动武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猜测哪个国家可能是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成为美国的"刀下鬼"。伊朗:硬撑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力图将伊朗变成下一个伊拉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随即发表声明,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一举动表示欢迎。布什政府虽然此前一直表示支持欧盟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的外交努力,但骨子里总是持怀疑立场,同时不断威胁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对伊朗实施制裁。现在看到伊朗核问题终于朝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布什政府当然表示大力支持。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清楚地反映出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首先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