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人类社会时代特征的历史转换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说明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王树华 《世纪行》2011,(10):29-30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政治的发展进步。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铭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玉荣 《前沿》2001,(8):11-13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现实产生了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 ,每一次飞跃都产生新的理论。飞跃不是凭空产生的 ,飞跃有待于时代的演进和问题的积淀 ,飞跃期待历史巨人对这些难题作出深刻的洞察和系统的解决。邓小平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同时又指导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其间,前30年曾经历了大的波折,后20年则实现了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一个新的伟大理论成果。当中国成功走上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总结自己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根本任务、治国方略和根本保证等重要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还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_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6.
放眼今日之世界,任何一个要想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民主这道门槛,想绕也是绕不过去的,必须过。对于已经执政了半个多世纪并将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怎样通过民主这一关,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崭新而响亮的命题:“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一次新的历史性的破题。  相似文献   

7.
姚桓 《传承》2012,(9):46-47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做了三件大事: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件大事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使一个"东亚病夫"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使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07,(11):1-1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那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其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是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国际地位平等的社会;第二,是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唯一经济基础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绝对公正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新型社会。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公正社会。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足见、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例系。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论断。同一个“精髓”相互贯通实事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员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辉煌胜利,使中华大也实现了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巨9,归根到底,就是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p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产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奖中,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1.
李凌 《山西政报》2006,(15):60-6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成为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跃迁的历史丰碑,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奚仁德 《前进》2001,(5):23-24
在20世纪的中 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 巨大变。第一次是辛亥 革命, 第二次是建立新中国,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而 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时代最后终结,但是它最终还是失败了。只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历史巨变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且这两次历史巨变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的。两次历史巨变的过程时跨80年,几乎等于一个世纪。因此可以说,中国的20世纪是中国革命的世纪。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20世纪之路。 细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逐渐就会…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9,(10):1-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湖北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大跨越、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大提高、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大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历史性大进步的60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湖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旧中国留下来的烂摊子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在艰难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在科学发展中展现社会主义新前景,荆楚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壮丽诗篇.留下了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14.
第1卷(选择题共78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1.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香港回归,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这一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完成。A黄河小浪底基础B.黄河小浪底二期C.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第三次重大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他重新恢复并完整系统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的历史时代;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奠定了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杜宇 《淮海论坛》2006,(2):25-29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显现出历史局限性,需要继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义始终是千百万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追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至今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  相似文献   

18.
叶昌友 《求索》2008,(11):43-45
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一个积贫积弱、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强的中国;使社会主义在理论、模式和道路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这就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大发展: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一年,其最大功绩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每一次历史性转变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转折与发展。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系统等方法,从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党领导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具体过程,以了解建党九十一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并总结党领导实现转变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社会主义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由早期(从兴中会到辛亥革命前)崇信亨利·乔治的土地单税主义;到中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以前)并重亨利·乔治和马克思的学说;再到晚期(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倾向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当时的主客观原因决定,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小资产阶级的主观社会主义,具有不够清晰,不够成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