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城市知觉和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政 《长白学刊》2005,(4):76-78
由于历史、现实以及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民工的城市知觉使他们在感官上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而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又使得这一群体持续游离于城市社会之外,无法在与城市人和城市区位的结合与互动中形成良好的融合,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社会问题.特定层次和程度的制度安排仍然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正武 《前沿》2006,13(2):219-222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就业、生存、维权、心理、交往、身份认同、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从而对农民工阶层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民工阶层具有较为严重的剥夺感,难以建立起对城市群体与社会的精神归属感,对政府、城市社会和市民的信任度不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有关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得到更新。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群体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个体权益的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以及农民工群体进城后所产生的问题等,而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农民工数据,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下,运用SPSS Statics和SPSS Modeler两种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互动,而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生活意愿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伟 《人权》2004,(5):40-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农化进程逐步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涌入城市、进入他乡,①传统的乡土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解构。在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中,千千万万农民工的生老病死、就业医疗、子女教育、养老失业、住房交通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农民工个人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和经济发展。农民工群体是中国最大的就业群体,也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对他们基本人权的保障极大地关系到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一、农民工的基本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5.
对“农民工”权益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形成“农民工”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热点。“农民工”现象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信任视角出发,探讨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延续的生成逻辑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困境源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熟人社会网络延续,这主要源于初级群体的特性;弱势群体地位的影响;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农民工的社会污名化;农民工对城市社会风险的自觉规避:信任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传统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挤压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的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新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的特质。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制约以及自身特点的原因,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一个更加困难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基于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现实课题,本文以社区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农民工专属社区在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的功能,提出了通过构建社区这一场域来改变农民工固有的惯习,并推动和实现其城市融入。这一模式对于西部地区乃至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间文化的冲突,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城市后产生社会适应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到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成为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之一.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目前没有同一的定义.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社会融合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或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判断农民工对目前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震荡,与一个问题有密切关系,这个问题就是:在经济紧缩时期,当城市中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农民工还有没有可能回到家乡.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的特征,这个问题就尤其值得注意.一般地说,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城市中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会大量增加.这就意味着这时会有大量的农民工向城市涌来.但当经济紧缩的时期到来的时候,城市中的就业就会明显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城市所无法容纳的农民工有没有回去的可能性和现实条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又会涉及两个更具体的问题,一是他们是否有回去的意愿,二是他们是否有回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将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巨大进步,也无疑是中国未来一二十年内最大的治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不仅事关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也事关社会分层和社会稳定,更事关政治发展和民主化建设。而现有的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体系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农民工"深度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壁垒,加之"农民工"自身的局限和融入条件,使"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艰难复杂。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必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一体融入"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也要求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与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建设中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程度将影响着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和家庭稳定.从社区工作的角度介入,在优势视角下,从社区管理、社区组织、社区教育、社区保障、社区工作者、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六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策略做初步探讨,以期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受制度歧视,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农民工犯罪问题。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农民工犯罪问题,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关注,剖析引发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原因,从社会、政府等角度来思考预防农民工犯罪的对策,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淑春 《前沿》2008,(5):82-8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进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农民工在进城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平等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与城市的隔闽,弱化了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不仅会延缓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还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对立,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是我们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关于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管理虽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但远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各地农民工政策的相悖和混乱。由于城市政府对农民工管理存在职能缺陷,因此,探索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化规范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传江  周玲 《理论月刊》2003,(4):133-134
本文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这一现象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农民工与城市下岗工人的竞争与互补的关系,认为农民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城市应当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17.
从流动人口到劳动力移民——农民工流动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流动人口,是一种"漂浮"在城市中的边缘人。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民工自身的分化,有一部分农民工开始或者已经在城市中定居下来,形成了劳动力移民现象。从流动人口到劳动力移民,不仅仅意味着农民工空间上的转移,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动。这种变动需要城市社会做出某种回应,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劳动力移民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0):22-2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工业化、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与社会群体,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目前,伴随着这一群体数量的发展壮大,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在他看来,当前农民工从规模、结构、整体素质以及维权意识和择业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权利的贫困——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出发,基于目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实情况,对目前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切实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构性贫困:流动农民工的弱势处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流动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社会流动的主体,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是其最突出的表现。中国流动农民工总数在8000万人至12000万人之间,而且每年约以1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中国流动农民工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群体,如果将这部分农民工与本地城镇中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相加,则人数超过2亿,接近中国城市居民的总数。无论从其特点、经济基础、组织管理,还是从群体意识来看,均成为可以和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并列为转型期中国的三元结构中一元。农民工整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其经济与社会地位低下。流动农民工作为边缘群体在城市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