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分为两个阶段,从社会性别观、女性主体意识、婚恋观、就业观、人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揭示了女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认为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既折射了我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也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研究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对于促进女大学生成长,造就高素质女性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核心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解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和谐、生态、文明等价值观是它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农村青年在与社会变革“共振”过程中,其价值观变迁呈现出价值结构的“重叠性”、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价值取向的“世俗性”、价值观念的“现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传月 《岭南学刊》2015,(2):124-127
个体的价值观是在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就主体方面而言,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的认识水平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主体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是价值观形成的契机,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康瑜 《传承》2012,(12):48-49,67
通过自我培养使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探索个体价值观自我培养的实现途径。具体从完善个体自我意识提升自我培养能力、实施富有成效的个体价值观自我教育、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个体自我培养等途径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东方  杨秀英 《前沿》2011,(10):34-37
在近现代中国的宪政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法律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对宪政价值观接受和树立过程中的偏移,使得源于西方的宪政文化在同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发生了变迁,其精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远离了宪政的内在规定性,倾向于"工具主义"及"虚无主义"。而今,在现代中国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逐渐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来讲,这种变化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趋势:其一,主导政治价值不变而主流政治价值不断变化;其二,从一元导向向一元导向与多元共存互动变化;其三,从整体本位向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交叉融合变化;其四,从理想取向向理想取向与世俗取向共存互补变化;其五,从精神取向向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并重互赢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并非纯粹的,而是杂糅的;并非径情直遂的,而是曲径通幽的。这种变迁的趋势是潜在的,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其中既不乏人类社会政治价值变迁的通理,同时又展示出诸多中国政治变迁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9.
冯凡彦 《前沿》2013,(19):62-65
舍勒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共同体精神的破碎,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文化危机与意义危机,而深层根源在于价值秩序的颠倒.在他看来,自我获得的价值凌驾质性价值、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世俗价值对神圣价值的倒置等价值颠倒,是导致现代人意义世界凋敞的根本原因.舍勒在价值秩序理论基础之上,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深刻反思与批判,为我们理解现代性、观察现代社会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但理论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还是以法律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历来是立法和执法的价值选择上的两难问题.秩序和自由所能达到的统一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统一.正是自由与秩序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才使得法律不断发展、演变,也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并使社会从相对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新的和谐.因此,中国法治建设的宗旨是生成自由与秩序动态平衡的法治,在这样的法治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享受到生活的安宁,又能在自由的环境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时人的个体价值的观照,"以人为本"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构建以人为本与实现人的个体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旨在强调重视人类个体问题,关注人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姝姝 《传承》2008,(18):28-29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个体价值的观照,"以人为本"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构建以人为本与实现人的个体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旨在强调重视人类个体问题,关注人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使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为分配价值观从"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变迁,肯定了非劳动性收入的合理性;财富价值观从"平均主义"到"致富光荣",再到"共同富裕"的变迁,体现了农民对财富的肯定和积极追求;农民择业价值观从"职业单一"向"多种职业"的转变,产生了开放、创新和竞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和灵魂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就是价值共识,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而其被大众普遍接受、认可的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全社会的共识和认同,要通过共同体的力量、公共理性以及公民教育等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证明,维持社会秩序的权力本身也需要秩序,而宪法则是维持权力秩序的根本,宪政秩序就是权力秩序.我国宪法文本中所规定权力秩序尚不能完全符合宪政精神,但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它正试图走出政治权力与法律权力的分、合两难困境,开始走向渗透性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蒋薇 《求索》2012,(10):188-190
辩护权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被追诉人获得辩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我国刑事诉讼立法虽对此作了规定,但由于立法理念、价值取向等问题,刑事被追诉人及其辩护律师的辩护权在司法实践运行中还存在较多障碍。本文以秩序价值与人权价值间的平衡为视角,以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的刑事被追诉人及其辩护律师辩护权的现状与重构,以期能够对我国辩护权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类通过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从发挥效能的空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者对于整个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故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就不能不重视二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正进行着全面转型的社会.培育个体观念,确立个体自主意识,以及以个体自主意识为前提的群体意识,是当代中国公民价值教育的核心.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中国人价值观念中个体观念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是整个现代社会的基础,个体观念是整个现代观念的根本.个体观念的培育既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伟静  郭华伟 《人民论坛》2011,(11):104-105
良法从本质上包括实质良善与形式良善两个维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法律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自由、正义、秩序是基于良法视角下的法律制度的三个最基本的价值。当前的法律价值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许多法律规范首先是以实用性、以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蒋银华  ;邓成明 《求索》2008,(2):92-94
所谓民生,就是人在其所生活的国家中所应当享受并得到充分保障与实现的各种权益。德国法上作为客观规范或客观价值秩序的基本权在宪法价值体系上的本质是指个人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个人自由与平等乃为国家整体之永续价值;基本权是一独立、持续、恒定、动态、融合等特性的价值体系。客观价值秩序理论为保障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客观价值秩序,人权对国家产生法律上的效力,由此产生了国家保障民生之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