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置于全球化、现代化、社会化之大背景中思考,找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科学规律,对高校人格教育模式作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技术的出现二重化了现实世界,使其分化为真实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现实世界,与之相适应,现实世界的主、客体及其关系也被二重化了。然而,虚拟世界无非是对真实世界的虚拟化,虚拟世界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无非是真实世界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在虚拟世界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以及虚拟世界中的行动主体两个角度透视虚拟世界中所暴露的伦理问题 ,反映虚拟世界遭遇伦理困境的现实。并试图从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伦理运行机制、人的秉性和心理机制、后现代主义的解释等不同的视角 ,揭示导致虚拟世界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最终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求契合点 ,实现虚拟和现实的交融与共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控是道德失范的新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漫骂与攻击行为、撒谎与欺诈行为、侵犯与破坏行为、色情与暴力行为等;其根源是虚拟世界中他律机制的丧失、自律机制的缺失以及虚拟世界道德现象与现实世界道德现象的根本区别;其最大危害是网民在现实世界移植虚拟世界养成的习性、实施虚拟世界中的未竟之事等。要规范虚拟世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必须强化对虚拟世界的管理、立法,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对虚拟世界的理性认识,还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并特别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网络观念。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作为当前的热点议题,代表了人类社会信息化、虚拟化发展的新趋势。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超越“洞穴寓言”创造了可能,通过时空的数字化模拟,打破现实世界符号化带来的桎梏,实现虚拟世界的真实化,进而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但这种看似超越现实的非现实存在始终无法摆脱时间的物理规制、资本的异化控制以及来自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束缚,会造成主体身份、结构、价值等方面的倒置,对现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厘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增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反身性讨论、重塑现实主体与虚拟社区的相处方式来引导主体的存在回归,是推动元宇宙良性发展的伦理前提。  相似文献   

6.
参政党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对参政党政治人格予以更多的关注,在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中应实现思想教育与人格教育的统一。本文在分析参政党政治人格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自我意识的政治人格因素模型,并提出建立参政党政治人格塑造机制和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技术层面上的开放性、平行性、兼容性决定和保证了它的自由、平等、兼容的精神,而因特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共享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以数字为基质的电子媒介和以电脑网络为标志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构筑起一个另类空间——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因特网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着它具有程度有别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基本精神,实行着与现实世界有差别的“游戏规则”.自由、平等、兼容与共享就是网络世界的基本精神和准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既具有儒家传统塑造的圣贤型人格特征,又具有旁观于社会之外的批判型人格特征,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地变革,包括高度分工的社会运行方式的建立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这对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造成了无形的冲击。统一战线是党治国理政的策略,其背后隐含的普遍主义哲学意蕴对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重建别具意味,对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是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的两大基本途径。社会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责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治理、整顿、改革、完善过程中,构筑保护正当、优秀、先进的道德人格的钢铁长城。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健全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类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上,第一次为自身的现实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即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虚拟世界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如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中介系统等。虚拟世界在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变化的同时,也要求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其中包括承认并接受客观实在的多样性,以及具体的客观实在形式与主体实践活动的相关性;必须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自觉地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要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载体,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前沿领域,对云南省领跑产业发展新赛道、重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元宇宙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不同的应用场景,能够实现全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近期,  相似文献   

12.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新思路--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所表现的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我国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塑造优秀的行政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将载人航天精神与现阶段我国行政人格塑造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行政人员可以通过塑造或完善勤政人格、廉政人格、责任人格、拼搏人格、务实人格、创新人格、服务人格与合作人格来弥补现存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洪荒初年及夏满、西周时代,伦理观念和道德活动是股脆的、朴素的,却又浓浓地弥漫着神话意识和宗教色彩,社会活动主体——人尚未真正成为伦理道德的关注对象和现实体认者,价值被重掩,人格被忘却,天、神、先祖的崇高和圣灵严密地封锁、抑制着人的自觉和悟认,人成了自然和神秘的牺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着社会的大变动,人们开始从外向的遥远追探回归自我。发觉自身价值,高扬人的能动、创造和理性特质,并以极大的热情塑造、展示着鲜明的伦理人格,使人开始成为真正的社会性、主体性的人,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伦理人格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首先,论证了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双重性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公民道德人格的特征即为以良心和自律为主,在良心和自律中反映和遵从责任和他律。其次,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中慎独的必要性,指出责任和诚信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慎独”的意义。第三,分析了“慎独”作为有效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化途径,在塑造大学生公民道德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自由作为和谐的公民社会的特性,也成为公民道德追求的价值目标,慎独的意义就是“人为自己立法”,从道德自律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6.
从常州监狱女犯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女犯的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显示出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的特征,同时,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等因素对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监狱在对女犯的管理中要结合她们的人格特征来进行心理矫治,同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环境特征对其的影响,以柔性和组织性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女犯人格的健康改造和成长塑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健全的人格为标准。联系文化环境在塑造人格方面的作用,讨论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完善当代大学生人格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高校公关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论证了高校公关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通过对高校公关教育现状和大学生公关意识、公关能力缺失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强高校公关教育,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大学影视欣赏已成为大学生塑造自身和谐人格的重要课程教育形式之一,而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广大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好的影视作品的欣赏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思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代的大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实现自我的探索价值,从而达到和谐人格、探索生命意义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