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关键。 我们讲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具体来说,也就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同有用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即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投入大于产出,经济效益就差;投入小于产出,经济效益就好。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的总产量、总产值、成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是指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二者从总的方面看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服从社会的经济效益,近期与局部的经济效益要服从长远与全局的经济效益。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着—个轰轰烈烈的以粮、钢为中心的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提高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劳动生产率,是以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数量来表示的。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出来的产品数量越多,制造单位产品所化费的时间就越少,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越低。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简单地说,就是以同样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意味着制造某一种产品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活劳动的节约,而且意味着生产某一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  相似文献   

4.
冯定同志在他的《平凡的真理》一书中说:“原来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精力是既要补充也要消耗的,这种精力的必须消耗,首先就是人类爱好劳动这个本能的根本,而当劳动还没有完全消耗其应该消耗的精力因而成为余暇时,自必需要娱乐;至于在阶级社会里始终不劳动的人,自必走向荒淫逸乐这样腐化堕落的道路了。”(《平凡的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六○年版,第69——70页。)  相似文献   

5.
科技劳动是社会总体劳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级复杂劳动的科技劳动是高强度、高密度的脑力劳动的消耗,能够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科学价值库理论的提出,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科技劳动在当代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深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劳动人民的需要。达到目的手段就是发展生产,就是不断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分析,需要哪些范畴呢?我认为,剩余价值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良性循环,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能协调地、有效地进行。区别是否良性循环的主要标志有四:一是在比例关系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保持大体协调的比例关系,保证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不断扩大再生产;二是在经济效果上,能够做到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获得较多较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三是在增长速度上,保持持续的稳定的而不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前线》1989,(5)
胡金焱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不能仅仅归结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也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归结为直接形成使用价值的劳动。不然就无法在理论上对企业家的收入分配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按劳分配的“劳”应当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劳动,即为产品生产到产品社会实现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劳动。具体地说,这种有效的社会劳动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直接创造有形使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定额,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在生产的数量、质量和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等方面所应该达到的一种标准。它反映了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时又体现着企业当前争取提高技术经济水平的具体目标。工业企业中的定额,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种:设备和工人的产品出产定额(或产品的台时、工时消耗定额);产品的质量标准;原料、材料、燃料、工具等物资消耗定额;劳动方面的定员定额;财务活动方面的资金定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工作的重点,应当由城镇化初期重视工作的提供、职业能力提升转向更为全面的领域。劳动与社会性别相互塑造。离开社会性别研究劳动,不符合劳动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性别的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应在常用的"就业能力"模式基础上,结合性别分析与诊断,采用"就业适应度"模式,从禀赋、经济机会、能力/能动性等三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消耗利用,稀缺是资源的根本属性。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人类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并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出新的可操作、能落地、有实效的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一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国际经验看,持续提高水耗、能耗和物耗等标准,有助于不断强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增强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的意识和动力,有助于激励企业通过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1)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态需要最终通过对生态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生态产品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劳动提供用来满足人类生态需要的产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原理,将生态化的原则渗透在各个环节,是解决生态需要满足的基本路径。社会生产过程的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生态需要的满足路径就是生产生态产品,公平分配生态产品,交换和消费生态产品;实现这条路径,我们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满足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即采用清洁生产、生态公平、绿色交换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4.
韦龙义 《世纪桥》2007,(6):54-56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在质上体现劳资双方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否平等,在量上体现劳资双方在产品分配上是否公平,这种平等和公平的统一,是它质和量的统一,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协商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兼顾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一系列政策、方针、程序、方法及机构和组织体系的总和,其本质维护劳动法的具体实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内部机制主体主要是劳动者、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的互动或者说是博弈,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外部机制即调解、仲裁、诉讼和监察等法律行为。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适应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劳动观”的阐述具有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双重视角。对于前者,马克思一方面从具体中抽象出具有永恒意义的劳动价值──劳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体论意义;另一方面,又从具体中解读出工业文明的劳动模式(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典型)之本根上的人性悖论与反自然性,揭示其不可持续的质底。对于后者,马克思规定了“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的内涵,剖析出个人、社会、人类三重视角中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并提出了如何用生态文明生产方式妥善处理这三重关系,以解决劳动可持续性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劳动关系做基础,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企业既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保证。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及企业与员工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是公司实现"三大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区稳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出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人的精神振奋起来了 ,就能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出生产力。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劳动者 ,如果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他就会更多更充分地运用劳动能力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劳动产品。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既要靠物质鼓励 ,也要靠精神鼓励 ,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管理 ,是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创造社会生产力的源泉,同时,就业又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我国人口多,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就业状况总体趋好,但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压力很大;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政府机…  相似文献   

19.
个体性劳动,一直在追求自身的成功;社会性劳动,则在追求对社会的贡献,甚至是牺牲。记者比其他行业要有更多的公心。它注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社会,履行好社会责任,必须先公后私,先为社会作出贡献,甚至付出一定的牺牲,然后才可能求得个人成功。  相似文献   

20.
哈特的非物质劳动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的变化,一些左翼试图深入到劳动层次揭示社会的变迁.迈克尔·哈特等人提出了非物质劳动概念,指那些创造非物质性产品如知识、信息、沟通、人际关系或情感反应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存在多种形式:第一种是生产耐用产品中的非物质劳动.第二种是智能的分析性和象征性劳动.第三种是生产情感和控制情感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在劳动过程,劳动对象、劳动时间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非物质劳动存在于信息业中,也体现在工业中,甚至在业中.非物质劳动对其他形式的劳动构成一种霸权,主导和影响其他形式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导致劳动组织的内在变化,为大众的政治斗争和未来社会前景提供了潜力.非物质劳动是劳动观念的一种新探索,对理解当代服务业等变迁具有意义.当然,哈特等的非物质劳动虽然标新立异,但在政治和理论上都与马克思主义有较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