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青松 《理论导刊》2007,2(9):31-33
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而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则是指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保持社会主义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理想情操、道德伦理、思想文化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条件和精神素质的总合。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而且可以是物质和精神同富裕的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陈思 《邓小平研究》2023,(5):99-105
邓小平在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后,得出了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结论。邓小平对此阐述了几个重大理论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改革开放,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些重大原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先富带后富的梯次关系,防止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两个极端,这是正确理解和实践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必须梯次推进重要论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赵先明  冯静 《理论探索》2006,5(4):47-49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追求。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是穷生富念,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从不同角度理解具有不同的层面内容,并且邓小平还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问题的解决时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限是一致的,共同富裕的本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片面甚至错误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现象,对邓小平何以能提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指的什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何时能实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要正确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需要将理想和现实、主体选择性与合规律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本质和原则乃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光普 《理论探讨》2004,3(4):23-24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我们认识当前贫富差距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看是处于合理差距向过大差距过渡的阶段,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程度。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7.
《学理论》2014,(36)
共同富裕是人类一直所向往的目标和追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然而在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等。要清醒地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是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根红线,内容丰富,具有诸多重要特点;学习这些特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及基实现途径和现实意义。深刻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作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不可或缺的构成,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和特征,使得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以及和谐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内在的联系。而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时代价值的集中就在于其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素,是塑造社会主义精神形象的重要源泉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目标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纵观邓小平的论述,其共同富裕思想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确立和完善四个阶段。历史地考察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更好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娟 《理论探索》2007,3(4):86-88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单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  相似文献   

14.
李抒望 《民主》2004,(8):6-8
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我们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的+原则+优越性+本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后,一直到1992年春天南方谈话,邓小平曾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社  相似文献   

15.
张仙凤 《理论视野》2023,(11):59-64
构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是推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依据党和国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擘画、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以及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实际,确立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层框架,又根据系统观念、层次分析法,细化分解目标层为若干准则层,最终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关文本进行分析,筛选优化出具体指标层,形成由目标层3项、准则层11项、操作层40项组成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以期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和测度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它们对于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精神品格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使之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发挥“普惠-共享”、“纠偏-凝聚”、“维系-升华”的功能。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核心价值观引领三重维度优化上述功能,切实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把握,二者各具时代特点又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探索认识的丰富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共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指南。  相似文献   

19.
20.
《学理论》2016,(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深入剖析,借助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来指导现阶段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