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正如火如荼地传播在大街小巷,扎根于干部群众的头脑,践行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稍加对比,我们发现,按照北京精神的标准,雷锋也是一个模范的“北京人”,雷锋精神同北京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高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勇敢拼搏,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在悉尼的申奥宣传“角逐”同样也为人们所关注。悉尼摄政王饭店内,北京申奥的展台分外抢眼,“新北京·新奥运”宣传片,金色北京2008年纪念章,北京风光明信片等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而置身于秋日的北京,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北京已经入围2008年奥运会候选城市,为申奥做贡献已成为北京市民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4.
北京精神与中华精神,个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个性。 北京精神的爱国,包括在中华精神之中,又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精神的爱国情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都可见北京人的爱国情怀。在第一个千年,北京主要是燕国的都城,这个时期的爱国,主要爱的是方国燕。  相似文献   

5.
一位去国多年的老华侨回到北京,看到眼前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北京,我都认不得了。” 不认识北京的何止这位老华侨,许多曾在北京工作过的国际友人,回国几年后再重返北京时,也感到变化太大了。当然,感受最深的恐怕是那些“老北京”了,他们说,要是几个月不出门,你再  相似文献   

6.
对于北京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和国际性城市,随着经济与世界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如何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平稳运行,促进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成为北京一项亟需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伟  林晨 《福建乡土》2011,(6):52-53
我从10岁起至今已经无数次地走进北京。北京在我的心中绝对是“神圣”的,在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心中,北京都是至高无上的。我相信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能取代北京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我爱北京,是孩童时从一首歌的歌词中认识她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人关注2008年奥运会后的北京会出现奥运后效应。与此同时,源自西方的金融危机也愈演愈烈,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为实现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对上述两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注意趋利避害,防微杜渐,通过政策调整与优化,促进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邰宗 《台声》2013,(3):24-25
2月底的北京,气温回暖。 2月24日至2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一行来到北京,对大陆进行了主题为“走春访旧”之旅的访问。24日,中华民族的蛇年元宵节连战一行抵达北京,27日晚结束大陆访问行程,搭机离开北京。  相似文献   

10.
唐汉 《中国残疾人》2007,(12):39-39
2007年11月14日,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发布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奖牌式样。北京残奥会奖牌的设计创意,造型与北京奥运会奖牌一脉相承,体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要求,完美诠释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拥挤的北京热情而友好──一个美国留学生眼中的北京[美国]何竹怡我是1994年9月到北京的,现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在北京的一年半所见所闻很多。有些使我愉快,也有些使我不愉快,还有些使我纳闷儿。我来北京前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名胜古迹多,比如说天安门...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奥运村南大门旁的办公楼里,身为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捷安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清发回顾了自己十多年的北京生活。他认为自己选择来北京创业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很幸运的。“我很荣幸,我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荣幸的是,我亲身经历了台湾和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林清发对于自己的“幸运”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13.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今夏,北京的天空格外的蓝,北京的环境格外的美,北京的交通格外的顷畅。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吉尔伯特-费利连用五个“满意”评价此次奥运会,“历届奥运会的交通都是困扰组织者的最大难题。但北京的交通工作非常出色。”经过北京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七年多来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北京第一热电厂建成,北京热力集团的前身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成立,第一条热力管线破土动工,伴随着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的建设,首都集中供热事业拉开了帷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荡漾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78年以后,北京热力事业的发展与北京城市经济建设同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杨早 《同舟共进》2010,(5):62-65
【谁的北京?】自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至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北京在五百余年问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清代前期满汉分居内外城,界限分明,城市公共生活的特征尚不明显。清末民初,满汉杂处,且大量来自外地的官吏、教员、学生、文人遍布九城,形成了近代北京独有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6.
薄茹 《北京观察》2011,(2):24-25
北京市政协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生活在北京,却时刻关注北京的发展,他们的普通话不流利,却字字饱含真挚与热忱,他们为汶川地震捐款,他们为北京发展建言,他们将成功经验与个人才智带给北京,他们在政协的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高振宇,29岁,柳河县新发乡柞木岗村青年,是1995年柳河县第一批输送到北京的保安人员,由于本人的良好素质和敬业精神,多次立功受奖,他先后带动了本村青年70多人到北京从事保安工作。他现已晋升为北京市昌平区保安分公司保安大队长,于5年前与北京青年喜结良缘,生有一子,还买了63平方米的楼房,本人也转为北京户口,真可谓“叫得响、站得住”。他说,“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不如到北京当保安”。  相似文献   

18.
赵书 《北京观察》2013,(9):64-66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文物古迹十分丰厚,民间口头文学也非常发达,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歇后语特别丰富。我在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接触到大量北京地名歌谣,我认为这是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沐泽 《台声》2008,(9):25-25
八月的北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腕藏五色微笑圈,会主动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他们的微笑被称为北京最好的名片,这便是北京奥运会的100多万名志愿者。而在整个奥运会期间,还有200多名原本在祖国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志愿者和91名专程从台湾飞到北京的岛内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当好东道主,参与奥运会,是他们来到北京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09,(6):27-27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在《北京建都记》一文中写道:“北京古城肇兴于周初之分封,初为蓟,及辽代,建南京,由城燕京,为陪都,金朝继起,余贞元元年即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营建中都,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南。”侯先生的这段文字被铭刻在北京广安门桥南滨河公园内,原金中都大安殿遗址的“北京建都纪念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