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政绩显著,出类拔萃,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所谓"毛派"头子和"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本文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揭示了"左"倾错误推行者在中央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的缘由,勾勒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第一落"的来龙去脉,总结了这场错误党内斗争的历史教训和邓小平在逆境中奋起的风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战略方针是在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从实际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它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也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探索中的反复。"左"的一套战略方针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共产国际,需要寻找内部的原因。正确的战略方针,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才最终形成,到遵义会议后才确立。反"围剿"战略方针后来得到总结和升华并运用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  相似文献   

5.
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一年多的县委书记工作期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的群众工作方法:要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体恤民情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培育干部强化干部的群众工作意识、要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些群众工作方法为当今县级领导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是在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们关于军事问题的建议有许多是正确的,推动了苏区军事斗争的发展,但也有些并不符合实际,严重干扰了苏区的军事行动。它们反对毛泽东的战略策略并撤销了毛泽东的红军领导职务,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毛泽东的战法并力求搞好同毛泽东的关系。共产国际派李德任中共军事顾问,在中央苏区掌控军事指挥大权。李德对福建事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指挥,又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李德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严厉批判和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个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磨难。他纵横捭阖,出奇制胜,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发展苏区经济,加强苏区政权建设,彰显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彰显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统帅的杰作。前三次是毛、朱指挥的,第四次是周、朱指挥的。纵观这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过程,研究其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基本经验,人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个中的真谛: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秘诀,就在于红军统帅们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和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全权特使来到中国,此时,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们领导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把我党的斗争历史从国民革命阶段推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又共同犯下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令人痛惜的损失。罗明纳兹与瞿秋白在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领导与服从、“钦差大臣”与无法避免的教条主义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指导与中国党对共产国际的盲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同志一道排除各种干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此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前线负主持战争全责的最高领导人和直接指挥者;坚决抵制“左”倾军事路线,坚持正确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充分利用山区和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党围绕“扩红”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思想动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情感冲击相结合、坚持正面宣传与负面激励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使用多种方式,有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解除了苏区群众的思想桎梏,激发了他们投身革命的自觉性,补充了红军部队的兵源,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根据地开创、巩固、发展奠定了军事、政治基础,也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以团结多数的斗争艺术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结束了王明博古“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 ;以避实击虚、稳扎稳打的斗争艺术确保了遵义会议的最后成功 ,彻底挫败了博古李德反攻倒算的图谋 ;以主动求援的斗争艺术赢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 ,使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战胜了王明的挑战而进一步稳固。总之 ,是毛泽东领导全党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最终战胜了王明路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同“法轮功”斗争的形势严峻 ,表现在“法轮功”非法活动组织性明显增强 ,聚会、串联活动屡禁不止 ,非法宣传猖獗 ,手段更加诡秘 ,“法轮功”分子转化困难等方面。面对这种形势 ,必须采取针对性对策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突出专案侦查工作 ,重视情报信息的收集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成立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 ,从而强化与“法轮功”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张秀国 《理论前沿》2004,3(21):19-20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的“错误”观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动员与反动员:中央苏区“扩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扩红”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动员运动。它是一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反“围剿”斗争需要不断的兵力补充,这是“扩红”的现实依据和第一推动力,新的红色政权的建立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传统乡土社会的旧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扩红”的发展。在“扩红”动员过程中,党、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构成了四位一体的紧密互动关系,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扩红”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扩红”的不断深入,它所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反对因素及力量也逐渐增多增强,最终演化为“扩红”的反动员力量。面对着“扩红”运动后期的颓势,党和政府作出了相应的努力,对民众实行再动员,但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的偷渡活动将长期存在,它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以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必须着眼于长期作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策略,构筑上海地区反偷渡斗争的网络;立足于确保社会安定,采取打、防相结合的策略,综合治理本地区的偷渡活动;防患于外来人员的偷渡活动,采取内外相结合的策略,联系外省、市及国(境)外有关部门共同打击偷渡活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共和国发展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先后发表过四次重要的讲话,分别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表现了邓小平极大的政治气魄和理论勇气。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决定了邓小平同志反对"左"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冯明旭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9(4):48-48,I0001,I0008
反对错误倾向,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反倾向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表现,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党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的历史进程中,既有宝贵的历史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又有血的教训需要我们汲取。认真总结党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成功和失误,以及理论上的建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些与第五次反"围剿"相关的史实问题在史书中叙述不一。本文选取了十个较受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说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更接近或符合史实的结论,这对统一认识,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