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人员,法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司法水平的高低。过去,法官一直作为行政工作人员管理,其任职资格和条件木够明确,既不利于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公开监督。《法官法》从我国国情和审判机关的行业特点出发,从法律上明  相似文献   

2.
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的范围,除了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部纳入了公务员范围外,还将法官、检察官也列入了公务员范围。笔者认为,将法官、检察官列入公务员范围的“泛公务员倾向”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不仅会造成我国法律体系的混乱,而且还会影响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草案将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  相似文献   

3.
王祖书 《北方法学》2014,(1):123-131
自19世纪以来,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问题成为法学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概念法学的理论追求是将法官视为"涵摄机器";自由法学理论则强调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将法官视为"法官王";纯粹法学理论提出了"可能框架"模式,法律规范只是为法官的裁判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范围。评价法学理论将"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转变为"法官受价值约束"的"价值导向"模式;在20世纪末,法律论证理论提出了一种"理性商谈"模式,尝试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3,(11)
第一,额外地增大了法院的王作量,在客观上,一方面相对缩短了法官学习法律的时间,不利于法官法律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对缩短了法院审判案件的时间,造成草率结案,办案质量不高。加上法院审判任务繁重,如再设一个调解中心抽调审判人员去做份外工作(律师的工作)——从事经济纠纷调解和法律咨询工作,更为加大了法院的工作量,法官学习法律业务和审理案件的时间进一步相对缩短,更不利于法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利于正确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但法官调查取证与"诉讼与审判相分离"的价值追求相悖,不利于司法公正精神的落实。而律师调查令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有效地缓解了上述矛盾,既保障了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又保证了法官在诉讼中的中立地位。文章认为,由于该制度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无统一的立法规定,因此有必要结合域外经验及司法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法官感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法官,最应具备的就是责任心。责任意味着舍弃,意味着坚守,更意味着担当。一位有责任心的法官,会将审判事业置于首位;会将人民利益铭记于心;会将公平正义举过头顶。一位有责任心的法官,必将是善良的、充满爱心的、追求正义的。一位有责任心的法官,会始终保持中立,尊重职业,敬畏法律,慎用权力。一位有责任心的法官,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向他人索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法官是否达到职业化要求关乎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功与否。而我国现行法官资格条件过于宽松,不利于法官职业化的构建。本文拟结合我国法官现状——法官人员不够和法官门槛过低,法律人才培养中法学教育流于形式,法学毕业生泛滥等特点,从当前我国法官来源、法官资格取得以及国外法官资格条件进行分析,对我国法官资格的取得条件进行设定,以法官资格取得的完可善来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法官职业法律思维:经验型法官向知识型法官过度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知识性法官将逐步取代经验性法官而成为法官队伍的主流。但是,许多“学院派”法官却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观念困惑:是尊重法律还是服务于政策,是维护普遍的公理还是追求个案的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哪一个是法官第一追求的价值目标,谁是司法判断的主体等等。司法实践中,行政化思潮和经验主义往往左右法官的思维。本文作者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法官,在每日疏理纷繁的大案小案之余,致力于法官职业思维的研究。他认为,改变惯常的思维定势,培养法官独特的职业法律思维,是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9.
从任职条件起步关于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贵 《中国律师》2002,(11):44-47
随着法官法、检察官法的修订和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我国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客观地说,我国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还很不完善,以致于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法官、检察官队伍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既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也不利于司法腐败的防治。因此,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现行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一、提高法官、检察官的任职条件在多数国家,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学历都被限定为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这是因为法官、检察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0.
瓮怡洁 《政法论坛》2020,(2):108-121
员额制、立案登记制以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使入额法官面临空前的办案压力。合理的法官助理制度使数量有限的法官处理大量案件成为可能,同时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界定法官助理的职权范围,应当以能否保障裁判的正当性为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对非讼案件、简易程序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职权以及处理审前事务的职权可以划归法官助理行使。我国现行法官助理制度片面重视法官助理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忽视了培养和储备法律人才的功能,导致法官助理岗位丧失吸引力。同时,现行制度未赋予法官助理审理非讼案件、简易程序案件,以及主持审前程序的权力,不利于降低法官的办案压力。为综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将法官助理岗位分为初级法官助理和高级法官助理,并设定不同的任职条件和职权范围。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法官可否被仲裁委员会聘任,担任仲裁员的询问答复了全国人大代表。现将有关精神通知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法官担任仲裁员,从事案件的仲裁工作,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超出了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职权范围,不利于依法公正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官不得担任仲裁员;已经被仲裁委员会聘任,担任仲裁员的法官应当在本通知下发后一个月内辞去仲裁员职务…  相似文献   

12.
32个先进人民法庭中广义上的法官是基层司法的主体,各人民法庭法官的数量与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法官的年龄普遍较年轻,性别上女性比率上升,其中有2个有特色的"女子法庭";法官根据法庭要求或个人追求均注重学历的提升;法官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旨在提高职业素质、已形成制度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各有成效。这些先进人民法庭的法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整体素质高,单位及个人均重视专家型法官的培养,法官学习内容与法庭特点相适应,社会变迁使男性、阅历等传统的优势式微等。同时法官队伍建设中也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学历的形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审判经验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一)法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关于法院文化的具体内涵,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为此,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方式,在法官群体中进行了调查。根据总结提炼,目前法官群体对法院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追求的理解如图(见图一)所示:调查问卷显示:71%的法官认为法院文化所包含的4部分应齐头并进,属并重关系;64%的法官认为法院文化建设所追求的各类目标应通力推进,  相似文献   

14.
李章仙 《证据科学》2017,(5):536-546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应当破除对法官职权的误解,不能将庭审中法官职权的行使直接等同于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侵害.追求客观真实的司法传统要求法官依职权对程序进行控制和管理,兼顾诉讼并行价值离不开法官对庭审节奏的把握,实现控辩双方的实质平等也需要法官摆脱绝对消极的裁判者角色.当然,庭审实质化进程中法官职权的行使也应恪守诉讼的司法形式性,以"看得见的正义"树立裁判者权威,藉司法能动搭筑与控辩双方理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良心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法官誓词中非常醒目地提到:法官要"依法律、理性和良心认定证据、作出裁判",让笔者眼前一亮,觉得这有股子"直指人心"的酣畅味道。但还是听到了不少反对声音,认为将严肃的司法裁判奠基于有些靠不住的个人良心上面是不妥当的,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法官就应该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不然就会导致裁判结果的千差万别,不利于规则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法官大众化问题 ,中国正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 ,法官职业特质是法官职业化所追求的目标 ,法官职业特质以法官职业化为外观 ,以法官思维为内在要求 ,法官职业特质必须通过系统的法官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并具体分析了法官职业及法官职业化的标志 ,法官思维的特征 ,法官职业教育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本国情中的消极因素与民诉法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订民诉法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还有不少不利于社会改革、不利于建构公正而富有效率的民事诉讼制度的消极因素,如关系社会与人情社会,社会诚信度低,国企改革中利用合同等合法形式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当事人诉讼能力弱,地方保护主义,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等。这些消极因素将伴随着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而在修订民诉法时,应当采取细化审判公开制度和回避制度,增设诚实信用原则,强化法官释明义务,完善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增加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等相关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波斯纳曾以法官最大化些什么为专题,对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群体所追求的最大化目标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法官的效用函数,认为在案件中投票以及因此获得的遵从和寻求休闲是法官效用函数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有中国学者借用此研究方法,在认识到中美两国在制度背景、法官职务保障以及法官管理方  相似文献   

19.
法官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主观条件之一。法官的道德素质状况既影响着实体公正 ,又影响着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司法公正成为法官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自觉的职业追求 ,使公正司法成为法官自愿的职业惯性行为。多方加强法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悍惟 《法学论坛》2002,17(6):105-110
司法制度设计本身及司法运行实践表明中国法官地位不高 ,这与法官本应具备的极高社会威望相悖。而出现司法不公时 ,公众往往对法官进行道德先究 ,法官整体的司法伦理匮乏又使公众道德先究的结果更加不利于司法公信力。因此要想使中国法官也具有西方法官神坛的地位 ,司法伦理可谓之基础。司法伦理具有底位、中位和高位三个层面 ,它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司法伦理道德素养并使之制度化 ,从而构建一个规范、养育及运用它的理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