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扬州大学400名本科生关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知度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的年级差异,并且总体认知程度不高;学生获取"村官"政策信息的渠道是社会化、多元化的。其中,高校对"村官"政策的宣传存在缺失;学生报考"村官"的比例不高,并且报考动机呈现多样化;学生对"村官"政策前景的乐观程度偏低,但随着对"村官"政策认知程度的提高,他们对这一政策的前景乐观程度也在提高。笔者从充分发挥高校的源头培育功能、政府的主导推进功能、社会的舆论导向功能、学生的主体选择功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始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越来越多地区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而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重视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制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设计及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也将引发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不经济性,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因此,应从制度成本角度分析构建与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号召下进入基层,下到农村。但是他们能否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功立业,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需要国家、地方和大学生"村官"自身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制订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专门法律,使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行政指导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从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保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规范性和连续性,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中的作用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需要高校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参与。高校是大学生"村官"的输出者,应该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更新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战略;提高培养质量,拓宽选拔途径;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多项培训;关注学生心理,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后续培训机会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昌吉州"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政策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昌吉州"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践绩效,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绩效;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政策;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爽  王洪斌 《世纪桥》2010,(11):15-16
当前,广大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大学生"村官"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种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大学生"村官"、基层政府、高校三个角度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威远县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实施“百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计划,2010年有102名懂政策、有知识、同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着角色适应难、自我角色不清、自身角色冲突等角色失调现象。这些现象是由于政策制度不健全、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高校定向培养力度不够及大学生"村官"自身原因造成的。因此,消解大学生"村官"角色失调现象,必须从政府、村委会、高等院校、大学生"村官"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使大学生"村官"完全融入自身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潘兴隆 《当代贵州》2010,(10):44-44
<正>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了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战斗员的作用,他们的青春年华是精彩的,他们的人生道路是广阔的。近年来,黄平县已选聘25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近日,笔者对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实地采访,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不平凡的一个侧面。廖凯军:村民的期望是我最大的动力野洞村是黄平野洞河乡小有名气的"烤烟村",2006年年底廖凯军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后,在该村从"一  相似文献   

11.
《理论导报》2013,(9):67
2008年以来,九江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045人,扎实有效地加强了村官队伍的管理与培养。市委高度重视,先后举办过三次村官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副书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分别与村官面对面座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市委组织部特设大学生村官管理科;各县市区认真落实村官工资报酬等待遇保障政策,实行县、乡、村干部"3+1"结对帮带机制;坚持对村官选聘人选严格考察教育,采取"三见三问"方式,实地考察德才表现,把好入口关;强化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2.
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有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基地,为此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建立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机制,为广大农村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教务处开设"村官课",培养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开设专题,坚定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高校党校开设"村官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党性修养;团委开展"村官"活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村官的领导能力;招生就业部门把好"入口""出口"关,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奉贤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奉贤在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剖析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厘清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内在规律。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胡成勇 《当代贵州》2010,(10):42-43
20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第833期《简报》刊载的《贵州省毕节地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助推农村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上作出重要批示:贵州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学习实践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又有助于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难度大等实际,毕节地区注重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遍布广大农村的优势,努力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指导所在村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的引导、支持、帮扶,使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农村、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部署实施的第八个年头,从顶层设计来看,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规划、政策、体制和机制。去年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明确要求,围绕"培养干部人才"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定位,在提高选聘质量、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关爱教育、促进有序流动等方面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位决定了这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干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7):48-4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1月30日召开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要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选优、干好、流得动,使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向农村地区输送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1963名大连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地分析了他们参与"村官"选聘的意愿和动机。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参与"村官"选聘的比例较低,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就业动机。针对上述问题,尚需通过政府、高校和学生的多方努力,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种促进人才资源回流农村的重要实验,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从全国各地的实施历程和经验教训来看,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南和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的工作思路、机制方法,通过"三强化"举措,有力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帮带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快成长在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上,南和县研究施行了以定方向、传帮带、压担子、听汇报为内容的"四步走"工作法,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定方向,县委组织  相似文献   

20.
黄燕姿  朱正俊 《党课》2010,(24):69-70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村级领导班子年轻化、规范化、科学化,南通市紧紧抓住健全政策、培训帮带、搭建平台等环节,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1430名在职大学生“村官”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4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