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8):44-44
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曾经发起合作。现如今,这种合作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各国都担心刺激中国,顾虑到中国的感受,四国战略对话框架即将面临“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2.
编者寄语     
《瞭望》1990,(52)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既有令人高兴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消极的一面。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对本刊记者的答问,我们感到他对下述三个问题特别忧虑和担心: 一是海湾危机,“当前的形势十分令人担心”。他对美国和伊拉克直接对话表示欢迎,希望双方都能采取灵活和理智的态度,使对话取得成果,带来和平。他认为,如果这种努力失败,就会“看不到任何一种和平的选择”了。联合国秘书长“随时愿为和平努力作出贡献”的精神值得赞许,在此美伊对话又生波折之际,他的和平呼吁应该引  相似文献   

3.
李钢 《瞭望》2002,(18)
美国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动向,他们既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又担心中国出现混乱会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总之,美国以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看待美中关系和注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担心日本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敲打日本一度风行美国政坛。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放缓和世界银行发表根据购买力平价评估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报告,美国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探究中国的强大对美究竟是福是祸。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  相似文献   

5.
美国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这种状态不仅限定了其债权国的行动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美国的经济手脚,使双方都为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美元体系承担责任。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尝试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其长远后果是美国对美元体系的脆弱性依赖将降低,使美国在"金融恐怖平衡"中保持更大优势,获得更高的行动灵活性,进而削减对美元的国际责任,而中国等国则被动承担更多额外的责任,令"平衡"向"失衡"发展。同时,美国超越市场机制,将美元作为其推行对外政治政策手段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5)
二战时期,美国出于战争局势变化以及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根据《租借法案》分别对中国、苏联进行物资援助。中美两国开辟的"驼峰航线"与美苏双方开辟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不仅缓解了中苏两国战时物资短缺的压力,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无法抹杀的贡献。这两条物资援助航线的开辟与运行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需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但是在航线的开辟、运行以及影响上各有千秋,这不仅折射出中苏两国在国情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也是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所采取不同的战时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曾经发起合作。现如今,这种合作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各国都担心刺  相似文献   

8.
冮冶 《瞭望》1990,(17)
东京专电 4月2日在华盛顿开始的第四轮日美经济结构协商会议,经过4天紧张谈判,双方就“中期报告” (也称“临时报告”)达成了协议。这无疑使紧张的日美关系得到一些缓解,但日美经济摩擦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去年6月,在美国总统布什的提议下,美日开始探讨从根本上解决旷日持久的经济摩擦的途径。7月,两国首脑一致同意举行有关双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协商,并规定于今年4月和7月分别提出“中期报告”和“最终报告”。但是,日美去年9月、11月和今年3月举行的三轮经济结构协商会议,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日美关系因而趋于紧张。 在此轮会议之前,双方都已感到事态的严重性。美国政府迫于来自国会方面的压力,对日本始终持强硬态度。另外,美11月份将举行中期选举,布什政权急于迫使日本就范。美方一再宣称:如经济结构协商失败,美日贸易不平衡继续扩大,两国关系将走向全面恶化,美将对日采取报复行动。 日本担心美国的制裁,更担心它的外交基轴——  相似文献   

9.
郭韶艳 《学理论》2012,(32):57-58
康德对"不许说谎"这一完全义务给出了一个苛刻的绝对的理性论证,说谎不仅违反了人是目的的原则,有悖于诚信规范,而且从长远角度看对受骗者和行骗者双方都无益。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杜绝谎言,有时会不得已地说谎,并且这种"谎言"是被允许和谅解的。当然这种谎言永远是一种"万不得已",我们须尽力减少它,并不假思索地坚持诚信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上升通道的全球通胀水平,将加大中国防治通胀的难度"跑不过刘翔,一定要跑赢CPI"——2007年流行于中国的一句戏谑之语,凸显出百姓对物价加速上涨的无奈与担心,而检索全球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可知,类似对物价的担心,并不仅限于中国。统计显示,新兴市场国家中,除巴西以外,"金砖四国"中的其它三国在2007年9、10两月CPI指数均超过5%;美国2007年11月CPI涨幅4.3%;欧元区则在去年底连续两个月超过其2%的CPI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中东和平"路线图"推出后,人们就担心它可能会是有图无路的装饰品。一年半过去了,"图"还是原来的图,"路"却仍不知在何方。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2003年6月约旦红海城市亚喀巴峰会上正式签署了由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提出的"路线图"。它意味着以巴双方正式同时接受了在中东地区建立两个国家的方案,同时这一方案也首次成为了美国中东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对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中国赴美访问的最高层级的官员,也是美大选后双方高层的首次直接接触。由于钱其琛将会晤布什总统及美众多高层官员,就彼此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及国际问题深入广泛交换意见,并涉及两岸关系问题,因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共和党布什在竞选期间曾提出,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一度使人似乎感到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发生重大改变,中美关系会出现严重倒退。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共和党所信奉的保守主…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16):8-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国家正在崛起都会受到美国的极大关注,如果印度大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势,美国也会马上掉头关注印度。当然,中印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会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对文物资源的永久存贮,并为保护、研究和弘扬提供服务,对于遗产大国中国来说,是一项新的历史机遇。但受技术、资金等因素限制,像敦煌石窟、故宫等国内一流的遗产,只能将合作的目光投向国外。于是前沿性的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的敏感问题随之而来,许多人开始担心,数字化是否会造成中国文物资源的知识产权流失?日前有关专家首次就敦煌数字化的相关背景及双方协议内容,向《瞭望新闻周刊》进行了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不但成功,而且许多经验可供国内文物保护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全面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不但有利于双方的共同繁荣,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因此,这种合作具有全局的、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崛起的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加担心自己会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因而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衡。美国将更注重使用软实力来牵制和阻碍中国的崛起。还会继续采用其对待对手的一贯方法,一是“内部制衡”,二是“区域制衡”。  相似文献   

18.
<正>中美双方只有破解心结,真正"读懂"彼此,才能切实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走出中美关系的一片新天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给美国政界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使美国和世界又一次重新认识了中国,给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打上了一个休止符,世界可以说是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19.
布什连任总统后,舆论对中美关 系未来走向普遍看好,认为布什的对 华政策将继续保持"务实"和"接触" 的基调。但是从去年底开始,美国内出 现了"中国威胁论"回潮的现象,美对 华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开始 对中国采取了一种更加强硬的态势。 这次赖斯访问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显 现出这种政策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孙瑞 《学理论》2013,(4):71-72
毛泽东作为20世纪的辩证法大师,不但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而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有所发展和运用。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如何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毛泽东把老子后发制人的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著名军事防御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