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38年1月,坚持在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镇集结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邱相田同志在四团政治处任组织股长,我在支队司令部副官处工作。从此,在华东地区的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相田同志和我曾几度一起战斗,一起工  相似文献   

2.
一 1945年8月的一天,我冀鲁豫军区回民支队刚从黄河返回驻地甘泉县王庄沟,就接到教一旅旅长杨得志的通知:要我跟他赶紧去延安。几天后,彭真同志在窑洞里会见我们。他说,东北已经解放了,急需干部,中央决定从回民支队抽调百名干部,由我带队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53岁的公安红桥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王强患肺癌的消息让许多熟悉他的人为他担忧。4月20日,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前一天,王强召开了支队全体会议。“我的病可能大家都听说了,需要去医院化疗,可能短时间内不能再与大家朝夕相处了。每个组的案子要按部就班去干,争取早日破案。至于我,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努力配合,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回来和大家一起战斗!”  相似文献   

4.
互动平台     
《军队党的生活》2008,(12):92-93
主编月报这个月,解放军出版社的"旗舰行动"奔赴武警昆明森林支队采访,我刊编辑李玉平随队前往。他回来后高兴地告诉我说:"我们杂志在支队的每个中队都能看到,而且由于阅读人数多,杂志都被大家快  相似文献   

5.
1974年春天,我作为《董存瑞的故事》采写组四名成员之一,先后在董存瑞的家乡和他战斗过的地方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我们四个人是临时抽调到一起的,负责人是我所在部队机关宣传处的一位副处长,我是他手下的干事。  相似文献   

6.
我是凌源第四劳改支队的老干部科长,二级警督。已经搞了三十年业余写作,去年稿件大丰收,还得了三个一等奖。分局领导、支队领导通报表扬了我,都说我笔杆子很硬。我说,我得感谢我的良师《党史纵横》杂志。  相似文献   

7.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即今东肖)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高唱抗日战歌,奔赴苏皖抗日前线。根据支队司令部的决定,我所在的二支队第四团六连留下作为留守部队,保卫二支队留守处和二支队指战员的家属。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四平市武警支队,有一位军工,他就是共产党员李铁成。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受到了干部战士的尊重和称赞。 是党员,就要默默地奉献 老李只有初中文化,靠刻苦钻研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暖专家。作为支队维修营房、水电气的专职工人,他一天到晚十分忙碌,大到房屋维修,小到更换电器开关,无不得经他的手。1997年支队兴建办公楼,领导让他做甲方代表,让他监督工程质量。他天天和施工队“泡”在一起,白天不错眼珠地盯着进度和质量,晚上还要不停地检查、巡视,看守建筑材料。工地距离他家只…  相似文献   

9.
朱镇中 《党史纵览》2009,(12):47-51
1938年3月,我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通信排任班长,从那时起,认识了支队司令员张鼎丞。1938年7月至1939年5月,我担任了他的警卫员,同他密切接触了10个多月时间。他那突出的组织领导能力、忘我的工作精神、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以诚待人和关心爱护战士的长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他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维和勋章";他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他入伍时仅有初中文化,却发表新闻作品2500多篇(幅)。他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源于党的培养。"他就是武警广东省边防总队第七支队勤务中队士官班长兼支队新闻报道员——陈阳红。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他亮相2017年央视春晚时,我们全家激动万分;当他带着朴实的原平口音介绍自己时,整个原平乃至山西沸腾了。他,就是我的姥爷、98岁的老红军张中如。他1919年出生于山西原平市后沙城村,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战时期,先后在山西战动总会游击支队、暂编第一师、工人武装自卫旅  相似文献   

12.
他是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建人,被称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他率领的回民支队百战百胜,被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孝子更孝我中华,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母子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病逝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马兴元同志一年前离开了我们与世长辞了,我们十分怀念他。马兴元同志从晋东南这块黄土地上走出来,在党的领导下,他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经受过各种磨难,而坚强地成长为党的一位优秀干部。1949年华北局党委遵照党中央指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他作为支队的一员,随刘邓大军千里南下征战到江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精辟地分析了国内形势,为了先于蒋介石控制东北战略要地,加强我党对东北地区的领导,决定派彭真、陈云、张闻天、高岗四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率两万名干部进入东北。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又组织了北上干部支队,共有四个大队,我是一大队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我们到达沈阳。歇了两天后,我们准备继续往北去黑龙江。这时,彭真同志找到我:  相似文献   

15.
赤山之战     
1940年5月,组织上安排我到二支队政治部工作。不久,我们打响了"赤山之战"。当时,我随着四团三营住在田头庄。6月1日,就碰上了日军"扫荡"。 "轰!轰!"赤山顶上连响了两炮。部队立即全副披挂,进入战斗位置。二支队副司令廖海涛当即背上手枪,拿起望远镜,迈开两条裹着黄泥子绑腿的脚,"嗖嗖"地一气登上了赤山西北的山坡。 "是鬼子,不是伪军!"廖副司令边观察边说。  相似文献   

16.
李子芳烈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过去我和他不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开往皖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军部派李子芳同志带领有一、二十人的服务团部队,和我们一起出发北上,在到达皖南后他就回军部了。所以,我谈的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他在南昌和我们一起北上到达皖南的这段情况。  相似文献   

17.
劳工血泪     
1945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异国土地上的“劳工”获得解放、自由的时刻。往事回首,历历在目,今天,正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我愿把在异国土地上当“劳工”的苦难史告诉给大家,尤其要告诉给年轻一代,使大家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和启示。 (一) 我叫杨万贵,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们雁北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我于1938年10月参加了120师独立6支队,那时才14岁。1942年10月,独立6支队更名为塞北军分区雁北支队。1944年2月10日,我们雁北支队特务连在平鲁  相似文献   

18.
齐可嘉  邵凡 《求贤》2007,(4):29-30
“邱维是支队优秀共产党员,二大队探长,刑侦系统标兵,天津市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他的事迹很多,邱维当代表,我们心服口服。”支队政委韩永利的评语几乎与群众的评价不约而同,当人们真正走进邱维内心世界,一下子被他的“绝活儿”震住了!  相似文献   

19.
初秋的一天下午,笔者来到武警攀枝花森林支队采访,走进该支队政治处主任李泽江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电脑上浏览。刚进支队一楼大厅时看到LED电子屏显示:14时至16时为党日活动,由政治处主任组织。莫非情况有变?李主任似乎看出了笔者的疑惑,他一边在"政工论坛"网页的留言板上回复帖子,一边解释:我们支队党员正在开展"网上党日活动"呢。说起网上过党日的话题,支队政委李昌德兴奋地告诉笔者,从去年年初以来,支队党委投入专项经费购买了高配置的终端服务器,可连接200个用户,还对局域网进行了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