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已经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成因与应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数目上的激增,其中涉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了很大一部分,给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淡薄而监管不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民众环保利益诉求渠道堵塞导致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无法得到补偿等。在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日益扩大、对抗性趋于激烈、情况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涉环境群体性事件,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业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地方政府在长期的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导向,注重对群体性事件管控的工作模式,其重心在于"堵"与"控"。此种工作模式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实施成本很高、缺乏可持续性的弊病。由此,各级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既要看到其影响地区稳定等消极面,又要将群体性事件所隐含的积极因素挖掘出来,树立以管控与疏导适时互换为导向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将其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要素,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因素使得群体性闹事事件频发,如果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其处置不当,则会造成更深的社会矛盾,因此,群体性闹事事件的频发给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应对和处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公安机关处置类似的群体性闹事事件所采取的战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内外专家们就其性质、起因、社会功能、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界定和推理。系统地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观点大多是从社会稳定的考虑出发,强调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相对忽略了群体性冲突事件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可借鉴国外社会冲突的研究角度,解剖参与群体性事件中的各利益群体的内在状况和发展趋势,以期掌握社会冲突的内部成因和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当前“社会问题”之一的群体性事件,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准确把握特征、透视主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属性和客观危害,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从而更好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社会矛盾规律运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任务。做好新时期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发展的规律,坚持抓源头、抓化解、抓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大对矛盾纠纷的调解力度,完善调解手段,成为目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也应充分发挥其调解职能,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基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社会治安维稳工作经验,以及转型时期库区社会治安维稳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症结,需逐步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探索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构建"防、控、打"管控一体化体系,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积极构建综合调控体系,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构建综合调控体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能力的主要措施有:一要履行检察职能;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三要不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采用运动式治理,追求刚性稳定,呈现非规则化倾向,导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目标和重心异化,形成一种"越维稳越不稳"、"越化解矛盾越多"的怪圈。法律的信任危机、网络媒体的过分渲染、政府信息公开不力、政绩考核功能的异化、问责制的信用危机、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陷入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培育法治思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格局、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范式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内各种矛盾大量涌现,能否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尽管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利益尖锐性和长期复杂性,但现阶段仍是非对抗性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打牢物质基础,协调矛盾冲突,并切实注重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舒缓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原则上应按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说服教育等方法来妥善解决,尤其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归纳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发,总结了群体性事件的环境特定性、表现形式激烈性、主体层次性和情绪互动性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差异、社会矛盾复杂、基层组织涣散和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所致,应明确公安边防机关的职能,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化解矛盾,以维护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收入差距矛盾、就业矛盾、干群关系矛盾成为影响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利益矛 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利益矛盾,是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