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提振“中国信心”,使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9,(3):26-26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信心:“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吲家发展的信心。”8个“信心”,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治安简史》是填补史学、警学空白的拓荒之作。它站在古代治安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高度,初步构筑起“中国古代治安史”的学科体系。纵览中国古代史,正是高度发达的文明孕育了发达的治安,而发达的治安又保卫了文明的高度发展。读一读《简史》,有助于打开眼界,匡舛纠谬,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4.
卞吉 《政策》2007,(11):27-30
十七大期间.湖北代表团的61位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审议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大家精神振奋,信心满怀,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并围绕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畅所欲言。代表们一致表示,要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荆楚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主题。在西方世界因金融危机谈危色变、风声鹤唳之际,温总理的"信心之旅"震动了整个西方;在西方人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丧失信心、又不知所向的时候,温总理满满的信心使他成为整个达沃斯最耀眼的"明星"。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不无嫉妒地问: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九十年前的这场学生爱国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对于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私营经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分水岭。它对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从而使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春天。尤为关键的是,南方谈话对促进中国私营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深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0年后的今天,当私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支撑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时,当私营业主以百倍的信心和宽广的眼界开始瞄准国际市场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南方谈话对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一、南方谈话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路线上、方…  相似文献   

8.
半年前,王从来随中国中铁集团工程队来到前海。张望这片刚刚从大海中隆起的新鲜土地,腼腆的他信心满满,“(这里)将来又会变成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近日,民进山西省长治市委召开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会”。演讲的会员们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热情洋溢地讴歌改革开放,表达了对民进的真挚感情,进一步坚定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香港信心向好的三个标志 在香港整个过渡期,英国人手中始终握着一张“信心”牌挑战信心、指责中方这样做影响港人信心,那样做会影响港人信心。中国恢复先例主权是不可逆转的。进入97年后,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有没有信心?事实是雄辩的。信心标志之一:资金流向香港。香港早在70年代末;一些外商,主要是英资财团的大亨们开始视“97”为政治风险,他们重新部署财团发展策略,实行分散投资,以避97风险。他们出手一些在香港的物业,套现资金转到海外投资,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香港与海外各占一半”的企业发展策略。但部分资金调离香港是将…  相似文献   

11.
记得世界经济普遍遭受“寒冬”侵袭的年初,温家宝总理走遍中国各地,鼓励对中国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信心”、“信心”,还是“信心”。  相似文献   

12.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信心,因而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要闻简报     
《今日浙江》2011,(20):6-6
近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杭州专题调研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时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既解燃眉之急,有效解决当前我省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谋长远之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对前景的信心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预期1.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前景的信心在被调查的133位领导干部中,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27.1%的人“充满信心”,66.2%的人“比较有信心”,只有3.8%的人“信心不足”,3%的人表示“说不清”有没有信心。这说明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中国的未来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也预示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2.对2003年所在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预期93.3%的人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有信心,这从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居民未来一年实际生活水平同…  相似文献   

15.
王玉洁 《乡音》2014,(9):32-33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07,(9):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信心、措施与政策支持张志敏金星制笔公司是一个已被列入破产名单的国有企业,通过调整班子,转换思路,加强管理,恢复了信心,再现生机。而同时,生存发展环境上的缺憾与不足,又使其像被束缚着翅膀的雄鹰,难以自由翱翔。这种案例值得我们关注国有企业命运的人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09,(9):6-8
由于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去年是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较艰难的一年,但上海顶住冲击,文化产业取得了稳步增长的业绩,这充分说明上海文化产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稳定性。这种“定力”来源于内在活力,内在活力又不断增强了整体实力和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19.
牛年远去,虎年走来,一元复始,岁月峥嵘。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一个词高频率地在中国出现,这就是"信心"。如今,当我们跨越虎年门坎,回望过去的一年之际,梳理曾经的点滴之时,我们蓦然发现,信心已经被验证,信心已经被镌刻,信心已经被放大,"中国信心"已经成为特殊的名词,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凝聚成为一种力量,固化为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在于,这次会议确定的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的伟大抉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我们对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充满必胜的信心。重新确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