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伍俊 《学习月刊》2010,(4):108-10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从辩证法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基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其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着时代性不强、针对性不力、形式单一、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应通过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网络、时政教材、名人演讲等途径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遵循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普遍性评价与特殊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科学的评价原则,方能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纯注重情感的激发到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从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到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性话语,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并作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科学既责无旁贷,同时也具有不可匹比的巨大优势。运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严格区别开来;二是坚持以阶级分析与历史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来评价民族英雄;三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跨国家认同的发展。跨国家认同对传统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主权观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带来冲击,挑战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自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消解跨国家认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应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全球意识相联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责任关系相对接。  相似文献   

8.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继承性和典型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现实性和多样性三大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行之举.文章以西柏坡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为视角,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内涵以及政策导向优势进行分析,借鉴西柏坡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发展的合理路径,以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包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保证国权,维护国格,增强国力;了解国情,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者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篇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升华。进入后疫情时代,应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准确把握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中华文化的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丰富内涵。后疫情时代,要坚持"明理"与"共情"相结合,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抓当下"与"谋长远"相结合,多方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实质是育,即育人;重点是全,即全面;关键是实,即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活动。面对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更新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联动、发挥教师作用、建立完善制度、优化育人环境,协力同心落实“三全育人”,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激发人的自身潜能,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的重要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群众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为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新时期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性,提高实效性,把握规律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思路和教育体系,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结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思维方式,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从思维方式转变的视角研究以人为本,必须辩证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让农民"富起来",是对农民进行有效教育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用事实教育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用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民为邦本的民本思维形成的历史悠远,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过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主张。因此,民本思维已不是一种认知的理论形态,而是一种"躬行履践"的实践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本思维的实践理性问题,侧重论及了欲树立民本思维必淡化官本思维的论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很多新理念。其中,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理念主要包括:理性、科学、法治和人本。理性理念的确立是当代中国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战略布局健康运行的前提;科学理念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的推进器;法治理念的确立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人本理念的确立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重新认识,也是对以往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GDP发展观的一种矫正,是对发展目标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干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干部教育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干部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时刻将人铭记于心,做到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