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玲 《前沿》2009,(4):146-149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近些年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这其中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人民调解本身在新时期的定位不清晰也导致其发展缓慢。重振人民调解需要从扩大人民调解的影响入手,坚定其“民间性”、完善相关制度,并注意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张丹 《人大建设》2006,(4):40-41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情、理、法支撑的特殊的农村社会结构中,人民调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试图通过对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完善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吕萍 《云南人大》2009,(7):11-12
人民调解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践证明,强化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可以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平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新的贡献,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易清 《湖湘论坛》2009,22(1):89-91
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形成于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发展于建国初期,是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涉及到人民调解的意义、方法、方式、依据、误区以及调解与审判的关系等。研究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对今天我国人民调解的实践及其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除诉讼程序外运用最广泛、最成功、最受群众和基层社会欢迎的一种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和基本手段。目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西方法学界赞誉为“东方经验”、“东五一枝花”。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在看似“和风细雨”的劝说中化解即将涌来的“狂风暴雨”,使得民事纠纷无需对簿公堂,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民调解被称之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法出台后,全面规范并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人民调解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但是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并不必然呈现统一的模式,人民调解制度在城乡的发展必然呈现不同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薛凯 《半月谈》2003,(13):28-29
在6月25日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传来消息,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已经启动对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人民调解在组织形式、调解范围、法律效力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司法部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的组建工作,力争年内覆盖全国70%的乡镇和街道。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法律制度,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纷争、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6月份,湖南省澧县人大常委会为了建设“和谐澧县”,重点加强了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促进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缘由: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够相称澧县,是常德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个大县,全县有人口88万。近年来澧县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澧县有一个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委托人民调解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借助社会力量调解处理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违法案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新举措。公安机关要深入研究委托人民调解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不断发展与完善委托人民调解制度,释放公安行政调解功能,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亟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树立调解优先、理性治理和现代治理的理念,确立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的应有地位,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朝兴 《云南人大》2010,(2):I0001-I0002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名的人民调解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途径,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真正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主渠道作用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0,(5):90-91
袁兆春、刘同战在《法学评论》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人民调解制度在现时的中国处境尴尬,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调解制度存在缺陷。必须张扬人民调解的人民性,唯有在法律定位、目的规正、组织建设、人员素质、调解效力、制度衔接、长效保障等诸方面进行创造性革新,方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通讯员王虎文蔡水心)4月12日至13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了11个人民调解机构,查阅相关卷宗材料、工作资料。执法检查组对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人民  相似文献   

15.
卢燕 《人民论坛》2014,(11):103-105
乡村人民调解在灵活、便捷化解民间纠纷的同时,全面、深入地参与乡村事务,是乡村治理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但是,受社会组织、村民素质、资源供给的制约,乡村人民调解的社会功能并未完全实现.当前,乡村人民调解存在吸引力式微、形式化倾向和评价机制矛盾的问题.应基于乡村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在适度承认城、乡人民调解差异前提下,逐步改进并有效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问题普遍存在,危害严重.在诸多反家庭暴力的措施中,人民调解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强化人民调解独特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能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预防和遏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7.
阮婧驰 《人民论坛》2013,(12):59-61
我国施行《人民调解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各地在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的过程中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由于《人民调解法》施行时间不长,仍然存在许多错位问题,需要我们逐步健全完善.文章对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取得的贡献、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真 《人民论坛》2013,(2):152-153
四川省人民调解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调解经费保障不力、调解员队伍结构尚待优化、调解协议的公信力有待提高,调解手段的创新性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因此应准确定位人民调解工作性质,在"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中确保人民调解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动员与培育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9.
乡村人民调解在灵活、便捷化解民间纠纷的同时,全面、深入地参与乡村事务,是乡村治理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但是,受社会组织、村民素质、资源供给的制约,乡村人民调解的社会功能并未完全实现。当前,乡村人民调解存在吸引力式微、形式化倾向和评价机制矛盾的问题。应基于乡村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在适度承认城、乡人民调解差异前提下,逐步改进并有效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徐飞 《北京观察》2018,(1):16-17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