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建设》2007,(6):F0002-F0002
乔玉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河南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学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编委,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和保罗·杨森医学奖获得者。从事妇产科工作30余年,在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难产急救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1月中旬刊介绍了《脉动的中医》一书作者许天兴。许天兴,自幼十分喜爱中医针灸。他几十年执着地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坚持中西医相结合,为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特别是中医针炙的继承与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下为后续部分。寻找中医与西医的异同点为什么中医理论中没有"胰"?而其它脏腑与西医解剖学所描述无论从形态和功能都基本一致,这也是许天兴思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父亲叶橘泉生前是一名中医,也是农工党党员。今年8月28日是他123周年冥诞,《前进论坛》杂志编辑部约我们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写什么内容呢,想到父亲一辈子悬壶济世,在他去世后的这30年,他生前所做的工作获得了医学界的公认,而今年即将完成的《叶橘泉医学全集》(共9册)的出版发行,将把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中药研究的经验奉呈给世人。2018年10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隆重举行了首届"橘泉院士论坛",并预定在每年10月的院庆之日举行"橘泉院士论坛"。念此,  相似文献   

4.
李晓军 《人权》2002,(3):59-59
5月30日至31日,《人权》杂志第一次全国通讯员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通讯员及杂志社编辑、记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人权》杂志编委会主任周觉就《人权》杂志的重要性和办好人权杂志的意义作了讲话。他指出,通讯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李鹏委员长给《人权》杂志创刊的贺信,切切实实地办好杂志,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最早知道石新荣是通过他在2009年《中国残疾人》杂志第二期的卷首语。那时正逢《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20周年,编辑部约他写了一篇卷首语,标题是《跳出圈子》。他说他曾经给自己画了很多圈,把自己禁锢在圈子里,把快乐拒之于圈子之外。  相似文献   

6.
今年37岁的宋兆普,在汝州市及周边县市,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16岁那年,中学毕业的宋兆普开始跟着父亲学医。他的父亲宋金庚是汝州市有名的中医骨外科大夫,在中医外科和治疗骨科伤病上自成一家,经他治好的病人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和地区,曾被汝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医疗明星”。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宋兆普。他白天跟着父亲治病救人,晚上钻研医学书籍。《医宗金鉴》、《辩证录》、《伤寒》、《外科正宗》等医学上的名著,他都背得滚瓜烂熟。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使他的医术一天天提高。时间…  相似文献   

7.
晓园 《乡音》2012,(3):10
2月17日,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听取了《乡音》杂志和《文史精华》杂志的工作汇报,对两刊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发行提出了要求。付志方指出,《乡音》杂志对全省政协工作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也是一个宝贵的期刊资源,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把《乡音》杂志办成一流期刊。他要求杂志社进一步解  相似文献   

8.
阎崑 《台声》1994,(11)
黎泽重,66岁,一位老邮人,也是一位老报人.七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并以《邮坛又报春消息,飞向盈盈一水东》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台声》杂志1987年第7期上.七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再次采访他,因为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在两岸邮人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张作舟大夫是农工党党员,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皮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外治法学会副主任等职、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0年经国务院审批,被确定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张作舟大夫本身是回族,自幼拜当时在中医界颇有影响的回族著名外科中医师哈锐川老师为师。四年的学徒锻炼,他学会了大小膏药的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了熬炼膏药的技术。后来他考入了国医学院学习,奠定了牢固的实践医学思想,他参加了施今墨先生的“中医研究学会”,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  相似文献   

10.
浓浓乡情,教授回乡开门诊张谷才,1921年生于江苏如皋西部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精读《内经》、《脉决》、《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1955年秋,张谷才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大学毕业后,张谷才留校任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又开始了,我们不禁想起姚大哥与《中国妇运》杂志的那段有趣的情结。去年底,报刊杂志征订工作结束了,我们工会的同志突然发现《中国妇运》杂志漏订了。《中国妇运》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越办越好,是反映“半边天”愿望和呼声的刊物,领导决定赶紧补订。姚一鸣今年54岁,1990年调到局工会生活女工部工作,由于他办事干练沉稳,热心女工工作,乐于助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姚大哥”。几年来,他一直负责《中国妇运》杂志的订阅和发放,而且他还是《中国妇运》杂志的忠实读者,加之,姚大哥对北京熟悉,自然这次…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2月22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一要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二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三要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北京观察》2015,(8):44-46
<正>行医三十多年来,高彦彬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一个也没往外挂,所有的荣誉都压在他的箱子里。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唯有他书桌前抬眼便可看到的四个大字——厚德载物。从医三十年,他还保持着最初的热情、温和与达观;参政十余年,他依然如初来乍到那样的勤勉、积极和执著。这个人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高彦彬。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小康》2011,(4):118-121
"中国结"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和一位台湾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汉声》杂志的创办者黄永松。40年来,黄永松以《汉声》为"阵地",建立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基因库"打坐时的黄永松,老神仙一般。20年前,黄永松的妹妹身陷沉疴,西药用后已如泼在石上,中医遂成黄家人最后的寄托。开完方子,大夫告诉黄永松,每种中药的功效都会集中发挥于特定脏腑,即所谓"性味归经",因此病  相似文献   

15.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胜利街的骨炎风湿病专科门诊部,远近闻名,十分轰动。因为这儿研制成功了一种专治骨炎病、风湿病的强力药膏——“拔毒驱风膏”。这种药膏在治疗骨炎病和风湿病两大顽症上产生了奇特效果,一时间,《湖北中医杂志》、《健康报》、《湖北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相继作了专门报道,襄  相似文献   

16.
李宏杰 《乡音》2011,(4):31
承德县政协委员、执业中医师武守军出生于中医世家,现在镇上开设一家中医诊所。二十几年的乡村医生职业生涯,劳累而平凡。但武守军说,看到一个个患者被他从死亡线上救治过来,他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是一年一度征订省政协机关刊物《乡音》的时间。我作为邢台县政协主管学习宣传工作的负责人,自然挑起征订《乡音》杂志的担子。在征订杂志工作中,许多情况令我非常感动,从中真切感受到委员们对《乡音》杂志的挚爱,对政协事业的执著,对自身使命的虔诚。11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带上订单从机关刚要出门,迎面来了家住百里之外深山区的农村政协委员、沼气专家甄自江。他是一大早乘长途车赶来的。他边和我握手边寒暄:“老弟,我算计是不是又到订《乡音》的时间了。今天我来城里办事,顺便问问订《乡音》的事,可不要忘了给俺订份明年的《乡音…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03,(9):42-42
本刊讯:8月8日,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和《党建研究》杂志等全国35家党报、党刊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举行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征文活动总结颁奖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征文活动开展情况,对征文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由中共山西省委《前进》杂志推荐的六篇文章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一局局长彭清华同志出席会议,他首先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中央组织部日前在京召开的《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对征文活动作了总结。他说,这…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5)
<正>在"数"与"云"扑面而来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党刊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向全媒体发展转型,探索在融合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的新路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时值《群众》杂志创刊80周年前夕,我们采访了总编辑朱维宁同志,请他谈谈《群众》杂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群众》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发展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