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6,(11):23-25
正当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倒扁运动”在台湾岛内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民进党推动的“第二阶段宪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民进党在党内成立了“第二阶段宪改研议委员会”,负责党版“新宪法草案”的起草和研究。在党版“新宪法草案”正式出台之前,2006年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民进党分别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其中9月24日名为“台湾宪政的困境与重生——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抉择”的研讨会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不仅陈水扁和游锡参加,而且陈水扁还发表了讲话,宣称:有关“领土范围”的规定,“这种严肃的宪政议题,同时也是有关民主转型重大的省思,在维…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6,(10):36-36
9月27日上午,国台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就陈水扁抛出“宪改”涉及“领土”变更议题表达严正立场。他表示,我们反对“台独”的立场绝不动摇,对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绝不容忍。李维一在27日的国台办记者会上表示,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在深陷困境的情况下,于9月24日抛出“宪改”涉及“领土”变更议题。民进党中常会决议,要在已研拟的“宪改”草案之外,再研拟一套含有“台独”主张的“宪改”草案。民进党有关方面已开始着手研拟。这表明,陈水扁为了一己之私,再次公然背弃他自己一再重申的…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先后提出了“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第二阶段宪改”等主张,其目的是彻底去除台湾法律体系中的“法理一中”架构。但是陈水扁为了掩人耳目,在“宪政改造”的具体内容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新闻自由”、“18岁公民权”等;在政治手段上则强调自下而上,并与选举动员相结合。然而,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陈水扁推动的“新宪公投”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7,(7):4-4
去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陈水扁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迟迟无法付诸实施,陈水扁所谓的“新宪公  相似文献   

5.
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给陈水扁写信,言辞恳切,声情并茂,但陈水扁置若罔闻。日前,施明德又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行动”,试图给陈水扁以最后一击,结果如何尚不可预料。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发表公开信,要求陈水扁下台。公开信长8页,以老革命同志的身份要求扁不要拖垮民进党,一时引起不小的回响,震撼政坛。施明德是台湾党外运动的先驱者,为“台独”理念坐牢多年,他在绿营中的辈份很高。施明德的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感情丰富型,他这次也坦承自己是位革命温情主义者,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他还是被友情所牵绊,至今不肯苛责吴淑珍一句。但是写出这封信,代表他…  相似文献   

6.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6,(12):10-11
虽然陈水扁因涉嫌弊案陷入内外交困的环境中,但是他试图通过挑起统“独”和省籍对立转移社会舆论焦点,尤其是谋求通过“宪改”推动“台湾法理独立”。2006年10月15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大老辜宽敏  相似文献   

7.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动。在大陆的强大压力和岛内民意的反对下,陈水扁当局的图谋面临重重困难,但是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本质没有改变,企图通过“第二阶段宪改”制定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的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8.
陈水扁5月20日发表其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就职讲话后,台港澳舆论普遍关注陈水扁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宪改”等敏感问题方面的措辞,其基本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自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惨败后,虽强调反省、检讨,却并未如外界预料向中间路线调整,淡化“台独”路线,发展两岸关系。相反,却大肆升高“台独”调门,决意紧缩两岸关系,全面向深绿转变。一(一)不断升高“台独”调门。陈水扁元旦讲话“台独”调门之高为近年来少见,公然鼓吹“法理台独”,表示“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在第二阶段“宪改”问题上,陈水扁不顾在野党的强力反对,表示了坚决推动的决心,宣称“宪改”是台湾“国家的总目标”,将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全力推动,同时夸下海口,叫嚣2007年一定举办…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06,(4):11-11
2月27日,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执意推行激进“台独”的行为,引起祖国大陆黄埔同学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全国各地的黄埔同学会立即组织召开座谈会,坚决反对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法理台独”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发表的严正声明。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1):67-68
鼓吹“宪改”的台湾当局近来显得急迫狂妄.就在吕秀莲通过视频会议公然向美方喊话“台湾有能力制造核武”风波未平之际.1月18日陈水扁幕僚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在台南市举行的一场“宪政”座谈中又口出狂言,宣称为了“宪改”.台湾要不惜与美国翻脸.要准备跟美国“冲突一次”。“台湾不只是好孩子,也要让美国知道.有时候也是麻烦制造者”。陈唐山这番言论着实让岛内外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受亲信、亲属甚至自身贪腐事件的影响,陈水扁个人声望降到谷底,党内控制力不断减弱,岛内要其下台的风潮此起彼伏。陈水扁为求自保,极力以“急独”路线争取深绿势力支持,加快以“宪改”谋求“法理台独”的进程。但总的看来,两岸关系继续  相似文献   

14.
李立 《台声》2006,(7):12-12
陈水扁执政六年,始终以“台独意识”挂帅,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并通过“宪改”加紧推进“法理台独”,在“台独”路上飙车,其结果是,六年来台湾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民生困苦,两岸关系波折起伏。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他还不敢露骨地兜售“台独”理念,尚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上台伊始,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2001年8月,经发会达成共识,建议政府对台商赴大陆投资改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换句话说,李登辉时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将被放弃。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发表谈话,说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而“小三…  相似文献   

15.
国内陈水扁“5·20讲话”为搞“台独”分裂埋下伏笔 5月24日,国务院台办指出,在各方强大压力下,虽然陈水扁的“5·20讲话”没有重申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台独”时间表,但陈水扁讲话中在涉及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是否列入“宪改”范围时,使用了诸如“目前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个人建议”等模糊说法,这为他今后搞“台独”分裂埋下了伏笔,准备了空间。因此,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全球扶贫大会召开 5月26日至27日,全球扶贫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各国的与会代表,对…  相似文献   

16.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04,(10):11-14
台“大选”后的国际形势及台海局势对“台独”形成强力挤压,使得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不得不有所顾忌,间接重申“四不一没有”,变“制宪”为“宪改”。此后,他在  相似文献   

17.
各地飞鸿     
《黄埔》2006,(3)
各地黄埔同学强烈谴责台湾当局“终统”行径下图;四川同学会于3月1日召开座谈会,在蓉理事、顾问、黄埔同学及后代亲属代表参加了会议,叶学成秘书长主持。张修忠会长、曾广文副会长、黄埔后代曾祥炜等在会上发言,强烈谴责陈水扁的恶劣行径。2月27日,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执意推行激进“台独”的行为,引起祖国大陆黄埔同学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全国各地的黄埔同学会立即组织召开座谈会,坚决反对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法理台独”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台办、…  相似文献   

18.
一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不仅全盘接受了李登辉本土化的政治遗产,而且进一步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继续走“台独”路线,他完全违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大搞“宪改”,向“法理台独”迈出危险的一步。“住民自决”、“公民投票”是陈水扁和民进党一贯奉行的政治理念,既是其谋求“台湾独立”的重要手段,又是对抗“泛蓝”阵营与反制中国的工具,工具性和目的性兼而有之。而台湾部分人的非理性政治心态,恰是陈水扁和民进党推行“公投”的社会基础。陈水扁和民进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理念,利用执政优势精心设计议题来挑动选民最敏感神经,借机煽动民…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7,(Z1)
鼓吹“宪改”的台湾当局近来显得急迫狂妄,就在吕秀莲通过视频会议公然向美方喊话“台湾有能力制造核武”风波未平之际,1月18日陈水扁幕僚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在台南市举行的一场“宪政”座谈中又口出狂言,宣称为了“宪改”,台湾要不惜与美国翻脸,要准备跟美国“冲突一次”。“台湾不只是好孩子,也要让美国知道,有时候也是麻烦制造者”。陈唐山这番言论着实让岛内外引起强烈震动。陈唐山是留洋海外的“独派大佬”,1935年出生于台南县盐水镇。195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大气物理系,1964年赴美留学。在美期间,陈唐山与陈以德、蔡同荣…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两岸关系》2006,(3):16-18
陈水扁自2005年以来,在两岸关系上频频抛出“独”意颇浓的新言论,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然而,究其实质便会发现,这些言论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为了“公投制宪”作准备,也就是说,陈水扁已经正式迈开了推动法理“台独”的步伐。陈水扁近期“台独”言论及其实质2005年5月19日,陈水扁在台湾“国民大会”选举落幕后即表示:“全面推动‘宪政改造’工程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6月7日,在台湾“国民大会“复决”通过所谓的“宪法修正案”后,陈水扁即提出:“将正式激活第二阶段‘宪改’”,“希望在卸任‘总统’前,能为台湾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