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社会和国家对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和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它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义务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一、苏联中学的德育教育近年来苏联曾开展讨论在中学应如何贯彻德育的教育问题。作为总体性的意见认为,必须把德育纳入到整个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去,把德育作为培养有觉悟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第一、德育教育要有自己的独立教学大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德育与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高等学校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级人才,就要充分认识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德育背景和大学德育特点,明确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内容并大力开展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颜文皎 《理论月刊》2006,(12):183-185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核心内容,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同样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择业问题为切入点,以荣辱观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践行途径,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强化和完善大学德育内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制高点是大学教育。大学德育的对象是智商较高、思想活跃的群体 ,要使德育深入人心 ,必须强化和完善德育内化的机制。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树立新的德育观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 ,把德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训练正确的思维方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自建国初,美国的开国元勋就认识到教育在培养民主的公民中的重要作用,托马斯·杰斐逊曾说:在民主社会中,公民知识、技能和行为不会自然形成,须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直至一战前,以基督教伦理为基础的古典德育一直在传统公民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主要是培养产业工人的基地,对公民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和规范未能引起美国联邦政府的充分重视,更未被上升到立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活动德育模式是在反思传统德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特点在于突出了受教育者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认识的主体,更要将其培养成为实践的主体。这既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自身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德治教、依法治教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奏响了学校德育的主旋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如何落实?我认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涵盖这一切的基础。“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增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培养公民意识是“以德治教”的基础公民意识首先是一个德育范畴。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相似文献   

9.
责任是道德的基础,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军校学员不仅要具备公民的一般责任意识,而且应具备特殊的军人责任品格.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赋予军校学员新的责任,要求军校德育更新教育内容、改善军校育人环境、强化教育责任、完善问责机制,承担起培育学员责任品格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因此,要完成中学德育任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公民的诞生》一书是其重要著作。全书以公民教育精神为主线,全面论述培养真正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一、知识教育——德育的起始阶段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作为道德素养基础的各种  相似文献   

12.
道德需要是德育的一种前提性承诺,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基础。大学德育的切入点或者突破口,就是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动员。  相似文献   

13.
何雅敏 《传承》2009,(6):64-65
当前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观念;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公民文化素质不强;政治法律素质意识不强。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观念;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公民文化素质不强;政治法律素质意识不强.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德育教师责无旁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要求德育教师自身要硬、德育手段要多样、整体德育环境要强化,以此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刘洋睿  张宝成 《前沿》2014,(17):164-167
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保障着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研究和对加强少数民族公民教育对公民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重要意义的叙述,提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培养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办大学的宗旨是为了选拔人才,培养精英,还是为了开启民智,培养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高人一等,还是为了让其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演变与高校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德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性可变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前提,使人性升华是德育的根本目的。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性实现了从"政治人"到"经济人"、从"客体人"到"主体人"、从"简单人"到"复杂人"的巨大转变。面对德育对象人性的变化,德育只有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实效性,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服务,为人性的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  相似文献   

20.
备课卡片     
法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法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国政府一位负责国民教育的内阁成员不久前说:“公民意识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法国重视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由来已久,许多年前,他们推出了“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周”活动。每年11月份,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要采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集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使用礼貌语言,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等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常识。希拉克总统去年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志愿役制度”,即每个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