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敏 《党政论坛》2008,(21):44-46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和执政的指导思想。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过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现在和未来也是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但在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缺失的问题,其实际效果令人堪忧,如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构建认同,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审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赵晶 《党政论坛》2013,(4):25-27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意识形态不仅是认识和反映实际的"知识体系",还是为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供政治合法性基础及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等功能。然而,在当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这迫切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3.
4.
赵晶 《党政论坛》2013,(7):25-27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意识形态不仅是认识和反映实际的“知识体系”,还是为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供政治合法l生基础及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等功能。然而,在当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这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内涵与作用,分析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主客观因素,探究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2)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努力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是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大热门理论思潮对高校师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坚守思想阵地,牢牢把握当下真正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巩固其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打造整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张梦涛 《各界》2009,18(1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区分什么是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学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成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它的具体结论,而是它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而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争鸣和讨论的,所以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转 《学理论》2009,(32):179-180
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尤其是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创新更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在当前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露 《学理论》2009,(9):50-52
加入世贸组织,不仅预示着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基础产生强大冲击。而且对我国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也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确高效地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着手,深刻阐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情形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裴桂清  符潇潇 《学理论》2013,(3):171-17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高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高校学生由接受认同到掌握运用的过程。在传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模式中,显性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高校课堂的显性教育来完成。但是,只有显性教育是不完整的,因为显性教育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所以隐性教育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推进新世纪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涂丽平 《学理论》2015,(8):255-25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职业理想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职业理想缺失的现实要求。其具体路径是: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高校的社团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寓所。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为大众认知、接受与认同的四个向度:日常生活认知图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先验逻辑;日常生活现实诉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出场路径;日常生活情感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心理桥梁;日常生活交往范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传播纽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能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紧贴民众生活:创新贴近民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文本表达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突出时代特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论创新,凝练具有时代特色的大众话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需要相应人才队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李金花 《学理论》2012,(35):332-333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当前,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科学水平有待提高;通俗化程度不够;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必须针对问题,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的参政党,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经历了从排斥到互动、从互动到共识、从共识到认同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诸多挑战,既有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威胁,也有社会转型升级的影响,还有民主党派自身思想建设困境,这些都冲击着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新时代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可从构建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制度基础、强化民主党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整合民主党派成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等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朱斌 《理论视野》2018,(3):5-1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旁落,可能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通过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把握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现状、产生原因,并从增强话语主题的现实契合力,增强传统媒体的权威力,增强话语的感召力、批判力和渗透力五个方面探索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綦玉帅 《学理论》2010,(22):201-202
如何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叙述方式上,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教学内容上,实现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组织保证上,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载体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历史性工程。通过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够坚定高校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公共政治课堂上,而应该通过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内的多种方式,与其他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二者协同共进,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使二者的目标协同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我国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并巩固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和现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由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载体构成的,具有解释、规约作用的话语体系,它随实践变化而不断更新其内在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从革命、建设向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调整其内在形式的困境。邓小平审时度势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题,更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从根本上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邓小平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经验,为当前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