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时代》周刊82年8月的一期刊登帕特丽夏·布莱克的一篇文章,谈苏联青年的情况,内容如下, 大街上一群青少年,穿着蓝格尔牛仔裤,印有“美国陆军”字样的衬衫和艾迪达斯旅游鞋,轻松自在地溜向快餐店。这是在罗马?在旧金山?在利物浦?不是!令人吃惊的这是在莫斯科,是莫斯科的高尔基大街。使苏联当局感到震惊的是,许多苏联青年已对共青团的乏味理想失去兴趣,却对西  相似文献   

2.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3.
电影剧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发表于1977年,1980年拍成电影上映,受到苏联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苏联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指出其成功原因之一是女主人公卡佳·季霍米罗娃的形象特别能吸引苏联观众。为什么呢?我们就想根据这个问题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所谓“家庭生活小说”作一次对比。  相似文献   

4.
革命的神话     
1990年第10期苏联《文学报》新辟了一个栏目“我们是谁?去向何方?”,介绍流行于苏联知识界的一些新观点。这一期刊载的是《人道主义》智力俱乐部的两位创始人克利伏罗妥夫和契尔尼雪夫的谈话,主持人是该报评论员采尔姆斯。这份谈话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苏联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现译载如下: 采尔姆斯:今天我们就象圣经中的那些荒漠游子,没有领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3年前,苏联体制完全崩溃,迄今其原因还是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事件。1989-1991年,苏联突然分裂。他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被一帮人试图用资本主义体制代替,这发生在十月革命75周年之后。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苏联会走到社会主义体制的尽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伊斯兰市民社会的研究,西方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市民社会与回教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因为市民社会倡导个性与差异,或者说多元主义,而回教正好缺乏多元主义。果真如此吗?通过对回教经典《古兰经》有关多元主义论述的梳理和马来西亚穆斯林市民社会组织——马来西亚回教青年运动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回教从理论上并不反对多元主义民主,在实践中,回教与市民社会也完全可以兼容。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发表在日本《经济评论》1982年第11期上,作者小川和男,主要谈苏联的经济潜力,摘译如下。苏联问题专家和研究人员在分析近年来苏联经济情况时,都认为苏联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增长率显著下降、效率低,农业不景气、军备负担过于沉重等等。同时指出苏联经济不振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1968年苏联为什么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极端手段?原因在于苏联认为捷的改革是非社会主义的,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展开,它是由开始的观察到怀疑,由内部指责到公开攻击、公然出兵,我们从68年的苏捷关系中,可以看出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教条认识怎样使得苏联从警告、阻止直到武装干预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是在勃列日涅夫许下他那有名诺言——”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之后才  相似文献   

9.
一、六、七十年代的青年文化在过去30年里,苏联青年文化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苏联历史上的各种政治、社会变迁和矛盾伴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第一个明显的独立的青年文化现象出现在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主义时代。这是一个充满起伏不定的紧张时代,尝试性的民主化伴随着担忧和挫折。既有政治控制的放松,为各种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洛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史教授。他曾十多次访问过苏联,发表了许多有关苏联科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与著作。由于美国缩减与苏联的科学交流,洛伦于一九八二年春在苏进行了最后一次科学考查与旅游。法国《科研》杂志记者采访了他,就苏联近年来的科研政策变化情况进行了座谈,内容刊登在一九八三年四月的《科研》杂志上。记者问:您对苏联科学院近几年来的研究方向有何看法?洛伦回答说:苏联最大的变化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预算额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五十年代时,苏联科研预算每年至少增加15%,到了七十年代,明显下降,一九七六年,达到最  相似文献   

11.
《苏共历史问题》杂志就《二十大和二十七大之间的共产党》问题展开了讨论。在1988年第4期上刊登了两篇文章。一幅是格洛托夫撰写的《关于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前半期苏共活动的某些历史经验教训》,另一篇由祖布科夫斯基撰写的《1956和1965年未完成转变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文章分析了苏共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试图认识消极现象产生的原因、停滞机制形成的依据。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苏联当今的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勃列日涅夫以后的当政者是安德罗波夫。在当今世界,有一个使人担心的问题,即;将会出现一种怎样的变化?法国《快报》就这一问题,用了二十五页的篇幅,作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是的,在苏联将会发生一场变化,然而这种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13.
1989年2月14日苏联《消息报》首次公布了1987~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苏联最有影响的法学刊物之一的《苏维埃国家与法》1989年第9期也刊登了苏联1988年的犯罪情况,这两种报刊所公布的数据都是由苏联内务部提供的。向公众公布犯罪情况这在苏联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一、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以十万人计)是657.1人,比1987年增加17.8,重大案件增加了15602起,上升6.4%。重大案件比例比较高的是摩尔达维亚(+46 8%)、吉尔吉斯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大林主义是俄罗斯传统与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合流,其形成显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今日普京变革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环境与苏联新经济政策后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这一意义上讲,用新的语言和符号包装起来的斯大林主义的再现未必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从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不仅必要,且国内国际学界已有初步积累.第一,"比较-结构"方法是较早的尝试.也即,从不同历史时段条件下的多民族关系的聚合性、传统治理模式多大程度存在中介性协调机制、文明所处的区位独特性等方面差异,探视苏联解体的端倪.第二,世纪之交以来,帝国形态研究、作为文明现象的苏联总体研究、以及文明与地缘政治相互关系等领域的探讨,指出文明与帝国现象相交织,大陆性帝国中央权力式微与周边动荡的紧密关联,是导致帝国解体的重要因素;帝国抱负过大、内外挑战前所未有,则是其崩溃的经典式动因.至于把苏联现象作为一个文明单位来系统考察,观察多民族构建、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外部关系,乃为事关苏联前途的关键问题,而苏联解体也恰恰缘起于这三个重大问题.同时,文明演进过程始终难以离开各大文明间的相互激荡,如果说,苏联解体也反射着美欧等文明单位先后趋于衰落,那么古巴导弹危机、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9年入侵阿富汗这三大扩张则明显表明:帝国对外扩张与国内的体制改革进程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改革停滞,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诱因.第三,文明演进过程中思想史的传递、演绎,特别是若干关键范畴的承继与缺失,对文明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特别是文明结合部条件下,思想史演绎与体现为民族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极化"的文明结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些问题对研究俄文明与苏联解体间的关联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适度"这一思想行为范畴的研讨,有利于剖视苏联解体的深层动因.第四,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的文明研究方法似已并不限于纯学术讨论,开始参与新兴国家与既存霸权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过程.本文主张在尊重各自文明存在的客观前提下,互学互鉴,避免文明冲突.由此,从文明史的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将长时段演进与中、短时段的变化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有益于对苏联解体的深层结构的认知,也有益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取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这是日本苏联问题评论家谷畑良三在《世界周报》1983年新年特大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安德罗波夫的上台标志着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斯大林死后三十年来,苏联和东欧关系的发展虽然是很呆板和曲折的,进程非常缓慢,但却是稳步地前进着。  相似文献   

17.
傅聪 《欧洲研究》2005,23(4):101-111
《欧盟宪法条约》经过近一年的谈判终于在布鲁塞尔政府间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欧洲联盟宪法化揭开了新的篇章。本文从欧洲一体化演进中的宪法化进展、《欧盟宪法条约》的现实意义及欧洲联盟宪法化的最终指向三个方面,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对学界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欧盟宪法条约》是欧洲一体化棋局中的关键步骤,既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妥协,欧洲宪政在宪法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张力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的《国家银行法》,这是苏联在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法令。一、《国家银行法》出台的历史背景在苏联历史上,执政党对银行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有充分认识的。列宁牢记梯也尔匪帮当年如何借助法兰西银行的经济力量,最终将巴黎公社扼杀于摇篮之中的教训。因此,十月革命刚一胜利,布尔什维克就占领了俄国中央银行。1917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就颁布了《关于银行国有化》的法令。在20~30年代苏联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历史进  相似文献   

19.
一、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前苏联的国家保障制度沿袭而来。在1918年,1920年和1928年,苏维埃政府分别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件》,《残恤金条例》和《退休金条例》。这是苏联最早的社会保障法规,后由于二战等原因,50年代以前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健全和统一。50年代到80年代才逐步趋于完善、提高和成熟。1964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该法规定,集体农庄庄员同职工一样,享有社会保障的待遇。这就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老残恤金待遇制度创造了条  相似文献   

20.
苏联近年来报刊的订户有增无已,据1986~1987年的统计,共增加1400万户。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改革进程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另一方面,舆论界敢于提出问题,发展公开性,对不久前习以为常的现象提出批评。目前苏联全国约有8000多份报纸,5000多份杂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劳动报》为1800万份,《真理报》1100多万份,《共青真理报》1700多万份,《消息报》800万份,《少先队真理报1300万份。发行量名列前茅的杂志有《共产党人》、《新世界》、《涅瓦》、《星火》、《女工》、《青春》、《科学与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