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少峰 《前沿》2005,7(4):116-118
各国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一般均以一定的学说、理论为指导,我国的民事证据法律也不例外。一般认为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是以大陆法国家通常奉行的“法律要件分类说”为理论基础的。本文从证明责任理论的历史沿革入手,在对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是在广泛吸收、借鉴历史经验和两大法系主流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和立法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并非局限于“法律要件分类说”。所以,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从理论基础上看是比较成熟的,超越了大陆法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罗森贝克通过对实体法规范的精细分析,提出了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规范说。罗氏从实体法入手研究证明责任分配的方法对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我国刑法规范之间存在着犯罪构成要件规范与阻却犯罪成立规范的对立,从重处罪规范与从轻、减轻、免除处罚规范的对立。我国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应是控辩双方应对有利于己方的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3.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刑事立法设定犯罪和刑事司法认定犯罪的模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争辩,最后形成了四要件论、三阶层论、双层次论三足鼎立的格局。我国沿袭前苏联的刑法理论,并参照西方先进理论学说,最终形成以四要件说为通说的犯罪构成理论。证明责任分配对司法实践、立法及司法解释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配置证明责任有利于辨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减少悬而未决的案件。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对证明责任分配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探讨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转移及法律后果。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折射出了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折衷。新确立的以职权主义为背景增强抗辩色彩的庭审方式对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法官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上仍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证明责任分配是证据法中的核心内容,又是决定诉讼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结合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对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尤其是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自由裁量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一项法定归责机制。然而,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却长期沦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种司法乱象既源于刑事诉讼立法的模糊,也是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使然。尽管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中,控方均主动承担了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却也存在证明责任再次回归被告人的现实风险。若由被告人承担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疑罪从有,加剧正当防卫沦为僵尸条款,导致追诉机关怠于全面收集证据等不利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被告人承担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诸多观点予以理论澄清,并从避免冤枉无辜补偿正当理由等角度对控方承担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正当性予以证成,以此实现正当防卫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华 《前沿》2004,(10):89-91
证明责任是证据法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往往决定举证责任的分配 ,决定双方当事人胜诉抑或败诉 ,但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时却产生对证明责任的模糊。真伪不明是证明责任的前提 ,在不同证据制度下对待证明责任含义的模糊。在不同的证据制度下对待方式不尽相同。在真伪不明难以消除的情况下 ,证明责任如何分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小中 《传承》2008,(24):114-115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以一般原则为主、证明责任倒置为辅,本文仅就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略作剖析,联系实例着重分析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含义及其尚待改进之处,并归纳总结了部分关于完善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以一般原则为主、证明责任倒置为辅,本文仅就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略作剖析,联系实例着重分析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含义及其尚待改进之处,并归纳总结了部分关于完善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证明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证明责任的概念、性质、功能,特别是其在诉讼中分配的认识颇不一致。吸收近年来研究成果,结合无罪推定原则,阐明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辨析关于我国刑事证明主体的主要观点,明确了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制度,对刑事证明责任的转移和倒置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11.
证明责任自由裁量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法官要根据证明责任规则处理案件。在我国,法官拥有证明责任自由裁量权,当依据法律与司法解释无法确定证明责任分配时,法官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这项权力存在很大问题,公平不宜作为证明责任的分配依据,会削弱司法的独立性。同时,这项权力的规定不符合立法法的宗旨,也不存在适用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原告所承担的举证责任极为有限,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文章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入手,分析和阐述了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举证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司法效率和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3.
“谁主张,谁举证”是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而举证责任倒置是该原则的有益补充。在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符合法律证明规律,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刑讯逼供案件中,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是,被告对其提出的刑讯逼供诉讼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而公诉机关的诉讼角色只是对其诉讼主张进行反驳也即反证。  相似文献   

1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举证责任确属倒置,理由是核心之举证责任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但问题在司法基于惩治腐败之社会功利而牺牲刑事诉讼中控方负举证责任之基本规则是否具有法理基础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准确运用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原则,对保证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举证责任的含义、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原则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刑事案件在事实认定上存在疑问且不能得到合理排除的构成疑罪.疑罪的证明责任由控诉机关承担,证据不足则指控之罪不成立.被控告人无自证其罪的义务.司法机关综合分析疑罪案件中的证据后,判决有罪所依据的是排除合理怀疑的有罪认定,否则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为由作出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法院的职权取证、证人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一些成熟的、司法实践中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学说和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