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关精神”,是指大关人的精神。罗甸县大关村位于麻山腹地,是一个没有溪流、没有水田、没有平土、生态环境相当恶劣的地方。1984年以来,大关村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不愿在贫困中苦熬,奋起向贫困宣战。他们十多年如一日,硬是靠自己的双手,造出了一块块良田。到去年止,这个村已经实现人均0.8亩基本农田,人均粮食超过800斤。省委书记刘方仁在全省扶贫工作会上号召全省学习大关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精神。扶贫攻坚需要“大关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关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培育和塑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并用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为我省的改革开放与扶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大关精神”的理性分析与概括,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的认识。 “大关精神”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基础 大关村位于麻山腹地,地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境内乱石林立,水源奇缺、耕地破碎。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大关村连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不具备。1984年以前,大关村人均口粮仅13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不到50元。1984年以来,大关村群众在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发扬当代新愚公精神,奋起向贫困宣战,同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改变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使长期以来吃粮靠返  相似文献   

3.
正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在薪火相传的"大关精神"激励指引下,新一代大关人正在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上阔步前行。麻山,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石漠化山区,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长期以来,被视为贫困的代名词。罗甸县龙坪镇大关村(原属云干乡,2014年云干乡撤乡并镇归龙坪镇所辖),位于麻山腹地。上世纪80年代,大关村1270亩旱地分布在180多个山垭、窝凼和陡峭的石旮旯里,90%的山坡高于25度,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省上下、各行各业,厂泛开展学大关活动。几个月来,大关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正成为鼓舞我省吕族人民特别是极贫乡河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学大夫精神,向贫困冒战的热潮,正在贵州高原掀起。大关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是人定胜天的当代新愚公精神。大关村境内岩石遍地,水源奇缺,耕地破碎,但大关村人敢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硬是凭自己的双手劈石造田,改变了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关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大关村的基础极差,基本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劈石抠土也要造出水田。"1983年底,罗甸县大关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何元亮、李必兴、李必先3人决定在村里劈石造田!那时,全村找不到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自然平整地。再往前的1980年,全村人均粮食持有量仅130斤,人均纯收入45元。大关人望着山连着山,仿佛只看到了苦海无边。凭着愚公劲,这群人干了啥?  相似文献   

6.
在金沙县官田乡,过去流传着一首民谣:“好个官田乡,到处乱石岗;遍山坡坡地,水来泥跑光。”1991年全乡人均粮食仅28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400元。六年来,官田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大搞以坡改梯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初步改变了全乡的落后面貌。如今的官田乡,山顶郁郁葱葱,山腰层层梯土。1996年人均粮食达500公斤,人均纯收入1490元。官田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石地貌,1648o亩耕地中,90%的耕地是旱地,大多数是石山坡地。耕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水源又无保障,使得粮食生产连年受到水灾和旱灾的双重威胁,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7.
新庄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全村辖4个村民组147户623人。耕地面积495亩,其中:田401亩,土94亩,人均田0.63亩,土0.15亩。长期以来,由于土壤贫瘠,加之未通公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极为贫困。八十年代,全村80%的农户人均粮食不足300斤,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8.
李盈 《当代贵州》2011,(7):23-24
贫困,是贵州人的一块心病。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为了生存,在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上,村民们与天争地,庄稼种到了山顶上,致使水土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部分地区石漠化的加剧,让更多的村民面临贫困、重返贫困——505.3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正>邢台县北店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拥有耕地面积400亩,山场面积57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店村"两委"班子坚持"心系群众、以廉促谐、自力更生、求真务实、深思长计"的为政理念,使贫困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200元增长到2014年的2.4万元,不仅提前完成全面小康目标,还为其他贫困山村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期间,安顺市农村扶贫对象从2011年的74.6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4.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8%下降到13.9%,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一场小雪过后,天空显得异常澄澈。薄雾中,白墙灰瓦新砖房,不见一间危木房。远处,火龙果树下白菜花,不复往日石旮旯。这里是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全村石漠化土地约占十分之六,曾被当地人称为"被遗忘的死角"。扶贫开发,刻不容缓。通过实施"生态治理﹢产业扶贫",莲花村成功种植了6000余亩火龙果,走出了一条既"妆点"山坡又鼓起村民钱袋的路子,全村人均年收入达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世纪80年代,敢闯敢拼的大关人,"劈千年石抠万年土造千亩田",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大关精神"。改革创新不停止,近年来,罗甸县立足县情实际,继续向荒山要效益,做大做强山地特色农业,绘制出一幅连绵起伏的大农业图景。尽管已经入秋,但山中树木依然葱茏。在大关村的"天然氧吧"里,各种针叶树、阔叶树、翠竹、碧草在喀斯特山岩上疯狂生长,蔬果基地瓜果飘香。大关村位于罗甸县云干乡,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山区。上世纪80年代,大关村1270亩旱地分布在180多  相似文献   

12.
《党风与廉政》2000,(9):13-15
在 圣地延安 ,这是一个曾经穷得出了名的小山庄。然而 ,两三年间竟奇迹般地走上了致富之路。全村人均产粮由24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 ,人均纯收入由400元增加到1400元。村民们向贫困道过别后感慨地说 :“高庄致富 ,全靠咱市委书记高宜新。真的 ,如今咱有粮吃 ,有钱花 ,电通了 ,路平了 ,自来水进了家 ,学校也办起来 ,可给咱弄美了。”市委书记到山村 ,他说 :要抓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群众生存环境1997年3月20日 ,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站在延安宝塔区梁村乡高庄村的山头上问村支书 :“村上人均基本农田有多少 ?”答 :“0 .2亩…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走访了清水河县、和林县、察右后旗、集宁郊区的一批 村、嘎查和农牧户,深感改革14年使这块出名的贫困地方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广大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尤其令人振奋的是, 人们从一批致富“冒尖户”的身上,看到了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 弱的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牧民尽快提高人均纯收入、跻身 小康行列的思路、招数和希望。 按照市场需求种庄禾 清水河县庄糊焉村土地贫瘠,沟壑纵横,30户人家种着1100亩 坡梁地,即使是好年景,粮食总产不过4000公斤,人均300来公斤。 但今年的庄糊焉粮食总产超过15万公斤,人均1000多公…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大关村苦干12年、劈石造田挖穷根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向大关学习的决定,各行各业掀起了学大关的热潮。全省学大关,大关怎么办?伴着遍地菜花香,记者来到位于罗甸县崇山峻岭中的大关村。此时的大关村,由于名声在外,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甩开热闹处,记者打算清静地看个究竟。沿着村公路走上一个小坡,记者发现右边一个山旮旯里,有位老人正挥舞大锤,劈石造田。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此翁高龄60整!他叫王明学,有两个儿子SM个已成家,一个在身边。这天,儿子上山种包谷去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4,(12):56-56
我从1989年起担任村支书至今已有25年。25年来,我带领群众度过贫困,越过温饱。如今,虽然我年逾70,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干劲依然十足。我村共有6个自然寨,176户756人,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村的粮食产量每亩不足500公斤,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看点     
《当代贵州》2011,(1):10-10
5年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提出,到2015年,贵州生产总值要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1):10
贵州看点[新目标]5年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提出,到2015年,贵州生产总值要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清风岭镇位于朝阳市朝阳县南部,下辖6个行政村,14475口人,耕地面积23685亩,人均1.69亩,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水资源条件较差,属雨养农业的山区乡镇,是辽宁省贫困乡镇之一。多年来,在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下,省彩票发行中心始终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行理念,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紫云县是贵州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繁重。目前我县的贫困现状是:在全县12个乡镇中,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有10个,占83%;全县223个行政村,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135个,占60.5%;人均耕地面积0.81亩,人均GDP1252元,人均财政收入71.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元,人均有粮284公斤,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总面积2280平方公里,未越温人口大多分布在重点村和石山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为认真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扩大会议精神,瞄准一个对象、明确两个重点、完善三项措施、加大四个力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与1978年相比,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倍,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7倍。消费水平经历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并正在实现从小康向全面小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