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读《诗歌释义学》陈辽中国是诗的国家.自商周至今,人们写下的诗歌以恒河沙计。中国的诗话、词话之多,也是世界各国所仅见的。但对诗歌的含义究竟怎样解释,零星的、个别的意见较多,却并未形成专门的学问.西方有哲学意义上的阐释学,但也没有应用...  相似文献   

2.
诗是情感语言的浓缩形式。没有情感因素的存在,诗就只剩下枯燥的和僵化的语言外壳,就毫无生气可言,也就失去了动人的力量。任何与感情相脱离的形式,都是死形式;一旦形式中有情感的灌注,这个形式立刻就生动起来,成为一种活形式。诗歌,正是因为有了感情才获得生命,有了感情的诗歌,就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诗歌的生命之所以历久不衰,并不全是因为它表现的某一思想是伟大的。是什么因素支撑着诗的生命,而使其焕发出光辉呢?是情感!诗歌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明代诗学将汉魏分论,到清人选诗有"汉音"、"魏响"之谈,至今影响甚巨.对"三曹"及邺下文人集团诗歌创作的定位,已经成为汉魏诗歌分期及其"自觉时代"确定的焦点.从理论上讲,诗歌自觉的标志,应以其作为语言艺术而独立之时为起点.据此而论:曹操的作品仍是诗歌语言与音乐旋律之美的综合体,属于汉代"歌诗"的范畴;曹丕与曹植的诗歌,则由于创作心态与观念的新变,逐渐表现出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分离,从而走上了诗歌自觉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首诗歌--丁尼生的《鹰》和休斯的《鹰之栖息》的比较分析,作者从诗歌的音乐性和形式入手,旨在深刻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诗的形式美与诗的灵魂高度一致,起到说明和强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后诗评家一方面承认李诗与杜诗共为唐诗最高典范,另一方面又时常贬抑冷落李诗.李白诗歌成就、诗坛地位与李诗学研究状况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并非是由于李诗缺乏审美价值,而是与古代诗学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直接关联.把诗的教化功能当作诗的首要之义,注重于诗法诗艺中评判诗人的作诗功夫,在开宗立派中学问化而不是审美化地承传诗歌,这是导致李诗评价在后世跌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5年1月16日,上海市检察文联文学协会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诗之韵--迎春原创诗歌朗诵会”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到50首原创诗歌,现场朗诵20余首,除市院、一分院、二分院和静安、闸北等检察机关诗歌爱好者和二中院法官积极参加外,特邀的10余名上海诗人提供了20余首诗歌,并分享了创作过程。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和著名作家曹阳、管新生受邀出席,并对检察官和法官的作品一一进行了点评,带动了检察干警的诗歌创作和发展。二中院纪检组组长、政治部主任耿辉东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歌的原始含义入手,对我国和西方的最初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指出:研究诗歌,不能满足于说明其作为文学的共同本质,而应探索其特殊本质。本文搜集了许多关于古代与晚近的诗歌定义,分类作了扼要的评述。特别是对流行较为广泛的、何其芳的诗歌定义,提出了商榷的意见。究竟什么是诗?作者认为:“诗是情感语言的浓缩形式”。  相似文献   

9.
《名媛诗归》是明末出现的一部辑者名为钟惺的女性诗歌选本。认为钟惺为编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名媛诗归》中的论诗评诗的确体现出了竟陵派的诗学观念。《名媛诗归》虽然显示出晚明男性对女性文学的重视,但仍是从男性视角出发所作的女性诗歌批评,仍未脱离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并且对女性德与才的评价存在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陆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情感的表现,而后人却认为其诗"不见情性".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在于:陆机诗虽然注重情感抒发,但由于其精神情感处于复杂的矛盾状态,而这种矛盾意义虽然不大,却难以抒写传达,从而导致陆机诗歌情感内容偏于浅淡的弱点.同时陆机"立象以尽意"的以理性分析见长的诗歌观念和"意在笔先"的创作方式,也在客观上削弱了诗歌情感内容的动人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废名诗歌观念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观念既"传统"又"现代",代表了1930年代中国新诗艺术尝试的一个方向.与模仿西方诗学的思路不同,废名是将寻求新诗"现代"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认同晚唐诗所表现出的"诗的内容"和"诗的感觉",从而在观念上超越了胡适等人偏重于从语言形式上划分诗之新旧的思路.同时,废名在创作中实践了晚唐诗深幽婉曲的艺术风格,并将之与其个人独特的禅宗意趣结合起来.废名的诗歌观念承袭了周作人的"文艺复兴"的文学观念,是以"现代"眼光重释和取舍"传统",打破了"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的割裂关系,表现出鲜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革命后,口语入诗、诗歌散文化的追求曾导致“诗文合一”、诗文不分的倾向。随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诗歌和散文文体界限不清的问题引起了创作界和理论界的重视,对诗歌文体独特性的追求促使作家们对新诗语言进行调整和加工。通过对诗歌语言“形象的加工”和“声音的加工”的自觉追求,新诗语言逐渐与口语拉开了距离,这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文体的完善。从“诗文合一”到“诗文划界”,这一现象揭示了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文体形式发展的关系,这也包括现代文学的文体发展对文学语言变革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原名为《诗》,或称《诗三百》。汉代尊称之为《诗经》,现在只是沿用它作为书名而已。《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集子;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子。其中某些诗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中国诗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即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五百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传统分法为《风》、(十五国国风)  相似文献   

14.
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以求"成一代之伟观",使选本具有诗歌发展史的意义,这是对诗史观的发展.作为康熙前期诗坛旗手,其诗史观对矫正清初世俗诗风,使诗歌创作回归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英 《人民司法》2012,(2):27-32,1
两年前,《见与不见》小诗知者寥寥;2010年末贺岁影片《非诚勿扰2》热映后,喜欢《见与不见》的人迅速增多。片中深情演绎的这首小诗,令不少观众动情。由于有些人误以为这首诗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创作,因此有的人因为这首诗而疯狂地迷恋上了仓央嘉措,也有的人因为仓央嘉措的神秘光环而对这首诗青睐有加。仓央嘉措真的早在18世纪初就写出了这样一首文字简洁直白、读之朗朗上口的白话体诗歌吗?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渊明的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陶渊明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寻找陌生——论韩愈的诗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气象之后,诗歌的发展有难以为继之感,中唐以后诗人的一个共同趋向是求变,而韩愈为其中雄杰。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所谓“陌生化”原理,韩诗擅用“独特生新的词语”、“奇拗激越的音节”、“异乎寻常的形象”以及“以文为诗”的手法,使其诗摆脱盛唐的羁绊,并为宋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方圆》2021,(6):4-4
诗歌有多重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读诗了,读了《吉狄马加:行动的诗人》,让我想起手边有本特里·伊格尔顿写的《如何读诗》,便有了想要读下去的冲动。这是本专业痕迹较重的研究文集,如果不静下心来逐句研读是会有些吃力的。  相似文献   

19.
经学尤其《诗经》仍然是支撑魏晋文学的主流意识之一。在诗歌体式上,魏晋文学大量摹拟《诗经》,以四言为主;在诗歌题材和主旨上,直接摹拟《诗经》,创造出拟经诗、补亡诗、拟《诗》诗三种类型,复古之风达到了空前炽烈的局面;在艺术风格上,以雅颂为主、又以风入雅,从而对如何继承《诗经》的文学传统提供一次集大成式的探索,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34年9月,在南京由孙望、汪铭竹等人发起成立了名为“土星笔会”的文学团体,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和外围诗歌的翻译。该会成员主要是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的学生,除孙望、汪铭竹外,还有程千帆、滕刚、常任侠、章铁昭、艾珂、绛燕(沈祖棻)等。该会出版有专门的诗歌刊物《诗帆》。《诗帆》于1934年9月创刊,直到1937年6月终刊,共出三卷,每卷6期。此外,还出版了一套有十五种之多的“土星笔会丛书”,如程千帆的诗集《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