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18):4-4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高层的调控思路也相继发生了变化,并且,手段的灵活性也在随之提高。 去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经济第一次提出“双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钟伟 《理论参考》2008,(3):32-33
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是过热。但趋势已逐渐受控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在从偏快向过热的轨迹上。这体现在国内资产价格的迅猛上升、通货膨胀的明显抬头、以及难以维持的企业盈利高增长方面.分类而言。维持较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其必要性: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维持快速增长但企业盈利的超速增长却难以维持;社会消费和居民收入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轮增长高峰;“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挑战显示中国可能承受长期的贸易顺差。但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3.
难题一:投资反弹压力犹存2006年年中,中国经济一度面临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其中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投资增长过快。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作用下,投资增幅有了明显回落,但基础尚不牢固。"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将考验紧缩  相似文献   

4.
央行10月29日调整利率,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加快增长势头和一定的经济过热迹象。自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经济过热或进一步过热,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对防止投资势头的进一步扩大,明显发挥了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采取提高利率这一手段呢?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是过热,但趋势已逐渐受控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在从偏快向过热的轨迹上,这体现在国内资产价格的迅猛上升、通货膨胀的明显抬头、以及难以维持的企业盈利高增长方面,分类而言,维持较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其必要性;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维持快速  相似文献   

6.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我不认为中国的经济是‘过快’,我认为是‘偏快’。主要是程度不同。偏快就是说经济增长是在正常的一个轨道上,过快就是超速了。"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的重心,能否转向寻找能够大规模吸收剩余资本的高效益项目上来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今年上半年10.9%的增长率,对于转型的经济来讲,应该怎么看。在局部市场上,比如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过快的价格上升和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在一些部门,比如汽车、钢铁和特别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存在着投资过剩的潜在危险。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局部领域经济过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日盛传一则消息:国际投资银行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公司驻新加坡首席经济学家巴素指出,中国目前高达15-20%的投资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和通缩危险。认为“中国目前正面临潜在危机爆发点。这个获得最热络资本流通的地区,将会是下一个危机发生的地区”。 另一个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虽然说得没有这样可怕,但其日前公布的经济报告也指出, “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情况”,并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产能扩张和加重通货紧缩压力”。 这种判断和分析有多少根据?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内外著名研究部门和机构,期望从站在中国经济研究最前沿的专家、学者那里找到问题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不能再非理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最好的一年,但局部过热问题不可小视,我认为其他行业并不过热,这个局部过热仅是房地产业。2003年钢铁、电解铝及其他原材料工业的投资和产出的过快增长、价格的大幅扬升,都主要是受房地产过热的带动。2002年以来,房地产开始显现过热,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较明显的泡沫化现  相似文献   

10.
狙击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金融调控“组合拳”招招不同5月18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一气宣布了三条政策:分别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7%和0.18%;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至5%;从6月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5%。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调控政策组合——汇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三率齐动,彰显出央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止经济走向过热的决心。时至一周,金融调控“组合拳”影响几何?市场层面又呈现出怎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混沌理论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似乎正显现于中国经济。只 不过“蝴蝶翅膀扇动”换成了物价上涨:这意味着什么?宏观经 济是走向良好还是过热?一场争论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在有效化解了过热现象,顺利“软着陆”之后,却由于再度恢复增长应具备的一些市场条件不够成熟,动力不足,一时间经济难以摆脱低谷徘徊的状态;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尽,也延缓了经济恢复增长的启动进程。这些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市场价位低靡,连带影响了市场供给相对萎缩,失业和下岗压力未见明显缓解,国家税收相对减少,政府发挥财政功能激活市场的作用有所削弱,以致于政府提出1998年经济增长8%这个在中国并不算高的目标,却因为去年长江一场洪水,就…  相似文献   

13.
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过热”和“空置”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的分析,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冷静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马宇 《瞭望》2003,(35)
近期,政府有关部门公开表示,钢铁、建材、汽车、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投资过热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官员的表态使大家意识到:政府又要行动了! “过热”之说虽然言之凿凿,笔者却仍有疑虑。  相似文献   

15.
猜想之一:项目清理力度是否会更大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各地普遍把"十一五"年均经济发展目标定在10%以上。甚至达13%。在这种目标定位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年中,一路加速的中国经济出现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7.
王夕源 《团结》2013,(4):61-63
楼市,常被看作反映经济景气的晴雨表。改革开放后,我国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楼市的繁荣似乎也顺理成章了。然而,当房价的持续过快增长超过了民众可承受极限时.高房价就超越经济现象而演变成社会甚至政治问题了。这也是长期以来。楼市过热而倍受指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调控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 《瞭望》2005,(45)
持续两年的宏观调控,明年仍将继续,承点将是防止投资反弹,扩大消费需求。“高增长、低物价”的宏观环境,将是解决许多中长期问题的机遇经济增长大势已定的2005年还剩下最后的两个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筹备之中。而在此之前公布的中国三季度统计数字,已经让人预感到,经历了两年多的宏观调控后,中国经济如同天气的乍寒还暖,也走到了一个最难将息的节骨眼上。9.5%的高增长,2%的低通胀,令人欣慰。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成的话说是“中国经济正按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行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依然高达27.7%的增长率,却又让不少研究者忧心忡忡。这一增幅,已经与出现局部过热的2003年、2004年时的水平大致相当。“被压抑  相似文献   

20.
《理论参考》2008,(3):63-6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