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怎么研究起知识产权来了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很旧的书,红色书皮上已布满了白色的褶皱,但它旧而不破,是被很小心地保存着的。二十多年前,正是它“偶然”地把我从国际法领域带进知识产权法领域。  相似文献   

2.
一瓶空气     
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一丝缺陷;我是一个拍卖者,因为金钱的缺乏不得不向你拍卖我的每一件物品。我把你引到一幢豪华的别墅旁,你毫不理睬地走开了;我把你领到一辆华丽的轿车边,你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想睡觉”;我把你带到一群美女的包围之中,你却愤怒地离去。这一切,你都拥有,不再需要。然而,当我把一瓶纯净的空气展示在你的眼前,你也许会不顾一切地买下它,甚至还怕有人跟你抢似的———在这繁华的都市里,你最需要的竟然是它。无色无味,无形无声的空气这么重要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还不知道它的宝贵…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被一只小狗“相中”,突然窜到我脚跟前,用鼻子嗅我,时不时还张开它的嘴巴咬我的鞋,生怕它在我的腿上也留下牙印,以示留念。随后狗主人老远地喊:“XX,听话,快过来!”原来是跟狗说话呢!“没事它不咬人,你走你的,别理它!”虽然狗主人这样要求我,可是我哪里敢动啊,那只狗就在我脚前挡着我的去路。  相似文献   

4.
王奎章 《春秋》2009,(2):44-45
早就想写一篇为地瓜请功的小文,实在是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它与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与我的生命,与我的家庭以及周围的人们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每每想起它,看见它,就不由自主地陷入地瓜情节.想起儿时围着锅台等着去喝母亲做的地瓜粥的情景,想起那些与地瓜有关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了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一把锁在门上的大锁,一根铁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把它撬开,大锁却纹丝不动。这时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躯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杵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却打不开它,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平静地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和许多公安战线的同志们,离开家乡远赴西藏。援藏是神圣的使命,它让我更多地接触西藏的方方面面,更好地欣赏西藏的山水风景,更深地领略西藏的风土人情,当然,还有许多感动的小故事,温暖了我在异乡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红嫁衣     
翻衣柜找衣服,那件大红的锦缎上衣又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结婚的时候,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我也只是在婚礼当天穿了那么一次,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那年离家,因为不方便带,很多的东西都丢弃了,惟有这件衣服,我硬是背着老公带在了身边。在异乡打拼的日子里,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我都会小心地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面。害怕虫蛀,我每年都会买下几袋樟脑丸放在衣服里面,每次翻开它的时候,一股清新的气味夹带着母亲的爱就会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相似文献   

8.
腾冲印象     
景艳 《两岸关系》2012,(5):48-50
腾冲,是我内心长久向往的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它作为极地边城的美誉,或是它作为翡翠王国的夺目,而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的火与血相连的记忆。当我终于走进腾冲,我才真切地感受这记忆关于死亡与荣光的沉重。  相似文献   

9.
天之高在于它有日月星辰,地之厚在于它能藏污纳垢,在天与地之间,充满着诸神、草木、动物,人也在其之中。这是老生常谈的话吧,但在这些年里,我才体会到了它对我的重要。因为每天的新闻包围着我,国际的国内的,太多的冲突和动荡,太多的病疫和灾难,刺激着、威逼着,使我紧张而惶恐,面对着写作,茫然、挣扎,甚至常常怀疑写作的意义。正如人人都知道人最后是要死的,却仍是先活着。几十年前我选择了写作,几十年后写作选择了我,那么,现在怎样去写作呢?  相似文献   

10.
我的书房梦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对于我这样的文化人来说,能感觉和享受到的是与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也是最重要的书、书架和书房的变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30年来我生活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连江福成桥     
孩提时,母亲常跟我讲蒲边福成桥的故事,她娓娓道来,我兴趣盎然,尤其是谈到先辈阮世隆重修福成桥时,我油然生起一种好奇心和尊重感,但毕竟年少无知,那种感知只是朦朦胧胧。长大后,我虽然多次途经福成桥,享受它承载的恩惠,但因生计使然,一直没有用心地品读它,认识它。  相似文献   

12.
周孟贤 《新东方》2000,(1):78-80
那年,我去了宁波“天一阁”,它让我惊叹又让我感奋,更让我沉思:它给一代一代人提供知识之氧气、文化之精气和历史之浩气;它给这个城市以厚重感、书卷气;它像一块活的绿地,每时每刻不动声色地向整个城市漫溢。多少年过去了,不才的我,自信那里还有我灼热的目光和“笃”在庭院的身影。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与古老文化的民族,我们能在世界彪柄的恐怕这一点最为过硬了。现在,我们不妨把目光从远古收回,投注在现实的土地上,想一想,我们在非常注重市场经济的同时,对“文化”关注了多少?几年后的巳卯初春,正是油菜花开…  相似文献   

13.
祝勇 《人民公安》2008,(3):54-55
上林湖这个名字里,几乎包涵了它的所有信息:方向、环境以及气质。文字的符号作用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像一条路,通向那个远山中的湖泊。所以提起这三个字.我就会立刻想起曾经在湖边呆过的那个下午。在我经历的成千上万个下午,那个下午依稀可辨.就像书中的一个夹页.我随手就可以抽取到它。我有一条通往上林湖的隐秘通道.它不在现实中.无须任何交通工具的介入;它穿过我的记忆,是抵达那里的一条最便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朱山坡 《当代广西》2009,(22):54-54
写这篇散记的时候,我曾顾虑地犹豫:因为她是名人,更是名女人,要不要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但很快我便下决心把顾虑从窗口扔了出去,直看到它烟消云散。因为我要写的不是别人,她是我家乡的林白,一个我可以亲热地称她为大姐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收拾书桌时看到那块创可贴的。找拿着那块创可贴报是纳闷了一阵儿。我想不起我什么时候以何种途径弄来了这块创可贴,也想不出要拿它来做什么用,且为什么又取而弃之,把它塞到了两本书的夹缝中。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不可能什么都想明白─—事实上我也真的想不明白,但找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种习惯好听点儿讲是思索或思考。不好听点儿就是瞎琢磨乱寻思发神经——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我就这么面对着这块创可贴凝神了许久,终于把它装在了我的衣袋里。然后我有条不紊地背上坤包,心安…  相似文献   

16.
退休一族     
伸出手.我独自端详,发现这双每天都在劳作的手有了几分粗糙.失去了往日的细腻与娇嫩。这是一双曾经美丽的手,修长、柔软而又光洁,每日用它梳理长发,用它接过母亲洗好的衣物,用它捧读席慕蓉的诗集,一页页地掀翻,恍惚间,少女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我的一双柔弱的手开始支撑起一个家的温馨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读书者。对我无用的书或毫无价值的书,我是一概不读的。说句心里话,在如今书刊泛滥的年代,读某些书,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此,有些报刊我订了一次就坚决不再订了,唯独松安月刊》例外。最初见到这本刊物是在1992年春天,是那时的驻村民警推荐的。当时接讨刊物一读.便被它的别具一格深深地吸引了。从那时起,或单位订,或个人订,《公安月刊》成了我的“挚友”。六七年来,我对这位特殊的朋友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真”与“理”。一方面,它真实地再现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社会芸芸众生相;另一方面,它从法律、…  相似文献   

18.
馨儿     
认识馨儿是在一个夏日的周末黄昏。漫天的彩霞让人低回不去,我悠然地骑着车,满街地寻找着茉莉,记不清过了多少小巷,终于在一个小贩手上,我看见了这年的第一束,那细柔的花正羞涩地散着清芬,我急急地赶过去,一只纤细的手已先于我将它握住,一个清丽的女孩正对我淡然一笑,原来她先付了帐的,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准备返身而回。“请等一下”,她对我莞尔一笑:“看得出你很喜欢茉莉,我也是。”我感动地点点头,才惊异地发现,我们两个竟是同样的小单车、同一样式的玲珑白裳和同样的长发垂腰,迷茫想飞的心居然在不经意中遇到一个酷似…  相似文献   

19.
寻访三叉河     
三叉河在我的梦中。 孩提时代,总有亲人不时地在我的面前提起它,这个名称总和一些人、一些事连在一起。它对于我,既熟悉又陌生,既久远而又亲近。年轻人希望在那里碰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年老的常回忆起那个战天斗地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20.
在我二十多年的配音生涯中,《茜茜公主》可以说是我上千部作品中最得心应手的一部。它让我找回了在舞台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进行艺术创作的感觉,用声音这一艺术手段创造性地演绎别人塑造好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