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淀 《求贤》2011,(6):16-16
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当天凌晨,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将被以“危险驾驶罪”起诉,面临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执法手段.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对于巩固改革的成果,推动治理整顿,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秩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起步较晚,行政处罚还存在着不规范、不统一,如执行主体不明确,处罚方式比较混乱,各种单行法的规定不相协调,甚至相互冲突,这不能不给行政机关执法带来极大困难.因此,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的目的和原则、适用处罚的基本条件、处罚的罚则与幅度,已成为行政立法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有利于通过程序控权维护处罚结果的公正性,推进行政处罚民主化、法治化进程,协调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冲突。目前,扩大我国行政处罚听证范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立法者对采用扩大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标准不明确,下位法对"等"字的解释不统一,学界对"等"字的解释存在分歧等。为此,扩大我国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必须坚持利益标准,加强行政处罚听证法制建设;完善立法解释体制,明确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的范围;坚持正当程序理念,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提高行政处罚效能关系到政府权威和公信力问题。当前我国行政处罚法律制度不完善,处罚效能较低;处罚模式以少罚多量为主,难以形成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素质较低,自由裁量权标准不一;行政处罚监督、救济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软"和"乱"的问题。实践中,应转变行政处罚理念,改进行政处罚模式,创新行政处罚类型,细化行政处罚程序,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严格违法处罚责任,切实提高行政处罚效能。  相似文献   

5.
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内容,探析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与环境刑事案件数量严重失衡的现象,可窥知环境"两法"衔接受阻。在传统权力制约机制失衡、行政机关懈怠于移送案件和检察监督缺失的内忧外患下,应当厘清环境行政处罚权与刑罚权及检察权之纠葛,以科学理念引领解决路径,改良环境刑事司法植根土壤,提升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的积极性以及强化检察机关监督职权,确保推进环境"两法"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一些行政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该立案不立案、发现刑事犯罪线索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交等现象,新蔡县人民检察院与县直有关行政执法单位充分协商,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意见》,初步形成了检察机关牵头,各行政执法单位参与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全刑事立法与国际法的衔接意义重大,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重视刑事立法国际化问题,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衔接的法律基础是比较牢固的,但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刑事立法相比,我国国家安全刑事立法与国际法的衔接还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8.
我国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其关键在于检察机关的司法能动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应当确立正当的能动司法观念,并与司法克制主义相统一,在此观念基础上,对刑事和解的基本制度及监督制约机制予以规范.将不同诉讼环节的刑事和解制度相互衔接和协调,并在相关配套保障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与毕业生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二者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在法律性质、订立目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大学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在衔接中存在就业协议有时与劳动法律规定相冲突、就业协议的主体错位等问题。为实现二者的合理衔接,应做到: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应具有前瞻性,要统筹考虑;重新定位高校的角色与职责;出台司法解释或部门规章,明确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细化就业协议的内容,使之与劳动合同的内容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刑事法制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回应,与多元治理、互动治理、有效治理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相契合,但该制度对传统刑事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从绝对走向相对,可谓价值与风险并存。对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应严格掌握适用范围,对自愿性合法性必须进行司法审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和侦查终结是适用刑事和解的基本前提,从宽处罚宜适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还要承担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民事责任,明显加重的处罚力度,对公民个人信息将会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孟亚 《唯实》2007,(2):68-71
刑事义务冲突作为排除犯罪的一种正当化事由,已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刑事义务冲突正当化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矛盾。阐明刑事义务冲突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冲突的法律性质、冲突的正当化根据等有助于我们理解刑事义务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5,(10)
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的责任,在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工作中,还存在着监督不力、与法律定位不相称等诸多问题。因此,突破检察机关在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履行法律监督的法理障碍,在立法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的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两法衔接"的检察监督机制和相关的制度的完善实属必要,以此促进我市"两法衔接"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政策     
串通涨价最高罚500万元 12月11日 近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85号令,决定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溉修订后的规定加大了对经营者串通涨价,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处罚力度,处罚包括“责令改正,  相似文献   

15.
宋昌智 《求实》2006,(Z3):100-10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予以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政制裁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从法条中产生时起就带有自由裁量权的性质。然而,目前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由裁量权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康 《学习论坛》2012,(3):72-76
证据的衔接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重要的一环,现阶段的证据衔接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基础性的问题多视角地加以审视。完善证据衔接制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既需要立法层面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程序与侦查程序属于法定的不同办案程序,但都以连接两个程序之间的媒介为证据。如何使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和谐衔接,是推进案件顺利办理的关键环节。根据办案过程中证据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明确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明确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获取证据材料的诉讼地位,完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法规定,细化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设立了较为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由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置、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部分立法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被害人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设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且重点应体现在及时性上,可在程序设置、法律适用、制度构建、程序救济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可以有力推动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行政机关不移交刑事案件问题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这一活动中查处的大量案件其当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尤其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存在如朱镕基同志所讲到的“三多三少”现象,即捣毁制假售假商品窝点、查封假冒伪劣商品及制假设备的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少;查出的案件多,结案的少;对制假售假案件行政处罚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月10日,邓玉娇案发。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之下,邓玉娇最终被认定防卫过当有罪,但免予刑事处罚,邓玉娇慢慢淡出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