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推进此项工作的科学化需要构建其逻辑进路。基于对腐败源头和防治关键点的分析,本文初步构建出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的逻辑进路:包括分制权力、限定权力、监督权力和公开权力。相应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可统统归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权力分解制度建设、权力规范制度建设、权力监督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使权力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权力的运行更加合法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2.
腐败与犯罪有着不同的涵义,但腐败与犯罪又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复杂的社会现象。邓小平针对腐败和犯罪的许多论述,是对腐败和犯罪关系的准确把握,为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段小力 《前沿》2012,(13):110-111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高校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高校"三资"监管缺失与管理程序漏洞使高校干部腐败行为进入易发高发期,并在规模上、程度上有逐步与社会腐败趋同之趋势,预防高校腐败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之必须。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腐败现状、特点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互动频繁,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有巨大的影响。语言腐败既有政治语言范畴义也有语言文字范畴义,网络虚拟空间生成的低俗网络用语蔓延到日常生活空间离不开互联网商业意识运行模式的推波助澜。防止语言腐败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监管,规范网络语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6.
微观天下     
<正>严防“家宴”“一桌餐”成吃请避风港“家宴”“一桌餐”,是在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进行的违规吃请。在反腐倡廉的持续高压态势下,一些违规吃请改头换面,转换场所,选择的地点更隐蔽,“一桌餐”“家宴”成为避风港。针对此,江西省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节日病”,尤其是出入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一桌餐”等隐蔽场所吃请的明察暗访力度,坚决杜绝“节日腐败”。(据半月谈网)  相似文献   

7.
近期,公款吃喝回潮的报道屡见报端。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高压之下,一些地方为了延续公款吃喝风,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监督。比如,矿泉水瓶里装上茅台酒,机关食堂打造成比五星级酒店还豪华的雅间,市区、县城机关招待离开大酒店改进乡村土菜馆,豪华酒店提供上门烧菜服务,等等。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这一回潮之势正在由明处走向暗处,私人会所、秘密餐厅成了嘴上腐败的新阵地。实际上,虽然"八项规定"给了公款  相似文献   

8.
廉政建设的起点:人性设定与廉政政策制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的个人、不受监管的权力、不受监控的环境,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做好反腐败工作,就必须从腐败的根源入手,必须以清除腐败的内因  相似文献   

9.
本刊综述 《创造》2014,(11):16-17
正"名古屋"餐馆是否属于私人会所?究竟该由谁来界定?成为多方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自今年11月1日起,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私人会所。专家指出,这是继去年底中央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通知,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以及今年以  相似文献   

10.
基层“微腐败”问题相较于“大腐败”“巨腐败”,更容易发生却很难防治,如果放任不管或治理不力,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当前,“微腐败”治理存在着认知困境、监督困境以及执行困境。在“微腐败”性质及其危害的认知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在“微腐败”的监督上,存在着监管漏洞;在“微腐败”治理的执行上,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与治理方式创新还存在不足。要深化对“微腐败”的认识,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微腐败”治理这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政府监管改革应防止形成新的腐败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民 《桂海论丛》2005,21(1):23-25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重在加强监管,使政府从市场的具体管理中退出,更多的是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监管作用。但政府监管易导致政府俘虏,成为腐败产生的新土壤。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监管的两面性,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在政府监管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减少寻租和腐败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最牛别墅"等领导干部住房腐败案件不断发生。干部住房腐败不仅助长社会的奢靡之风,而且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凸显了干部住房监管制度的缺失。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只有进一步明确干部住房腐败的内涵和形式,明确不同级别干部住房标准,建立健全干部住房监管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干部住房腐败现象的发生。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昕 《长江论坛》2021,(3):59-6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扶贫领域的"微腐败"看似小事,实则既关乎人民群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直观感受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也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监管失灵和治理失控,就会严重侵蚀脱贫攻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分析目前扶贫领域"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该问题的治理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除执法腐败是行政执法机关的共同任务.当前,海关系统清除执法腐败的重点在于查处受贿放私案件,以达到遏制海关腐败的猖獗势头.受贿放私是海关违法犯罪分子在行使进出口货物监管公共权力的过程中的腐败.它与其他执法部门的腐败有不同的区别.本文研究海关人员受贿放私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为进一步推进海关消除执法腐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一些领域社会成员中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经济秩序,毒化人们思想,损害社会公正,增加社会运行成本。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德育虚化,利益驱动,官员腐败,社会转型,法制不全,监管不力等。要采取加强道德教育、健全法律制度、加强道德监管、加强官德修养、发挥媒体功能、把握政策导向等措施,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9):94-94
郑春勇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中介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行贿或帮助行贿、在重大资产处置中造假、在招投标中出卖情报和参与非法洗钱四种。中介组织与行政权力存在依附关系,长期未被纳入反腐视线,监管存在漏洞,是“中介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治理“中介腐败”,应该阻断中介组织与行政机构的依附关系,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其自律水平,同时,还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形成多部门合力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遏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6):42-43
高世楫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7期载文《市场扩张与政府监管改革——危机中反思监管》认为,政府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政府监管的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监管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具有效率低、易生腐败等缺点。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与197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的放松监管改革分不开的,是政府监管落后于市场发展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及其权力运行规范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安民  廖晓明 《求索》2013,(5):226-228,164
公共资源监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不同时期其称谓出现不同的变化:历经“征用”、“交换”、“交易”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权力监管体制不完善,交易管理过程不规范,社会监督渠道不通畅一直是困扰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的顽疾,导致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成为腐败的高发领域。为有效遏制腐败高发态势,必须从构建权力监督制约闭环,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与公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针对参与投标企业及评标专家设置黑名单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贪腐预防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