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4):1-1
观念创新涉及各领域,从总体上说,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新。 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议的反思,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反思。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事不同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的人,其世界观亦差分。世界观往往支配着人与世界关系及其对世界的体认,统摄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活动及其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6,4(2):40-43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展现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观念的本质及特征剖析观念,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包括一切看法和认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指出,人的观念“不是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同上,第3卷,第75页)这些论述揭示了观念本质的客观性。观念作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适合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观念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观念产生的源泉,也是检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论著,对实践概念的界定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说明实践概念的深刻本质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自然也就无法用以说明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实践的本质和丰富内容:第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不能把思想活动和认识活动当作实践活动;第二,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第三,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在活动中必须服从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正确解释世界,也要能动改造世界,它是两种功能的辩证统一。《知识经济批判》把知识经济放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考察,积极研究并充分肯定了知识经济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哲学理论方面的影响,正确评述了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但知识经济批判的内容与任务远不是《知识经济批判》一书所能完成和担当的,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并用它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体与群体主体──兼与王南湜同志商榷刘守和主体是以一定的客观存在为对象,主动发动并正在对客观对象进行认识和实践者。主体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即个人主体、群体主体的社会主体。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由于对象和活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与这...  相似文献   

7.
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人有了思维活动,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才能使认识完成向实践的飞跃,成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思维活动驱使人们探索宇宙奥秘,改变生存环境。 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人的大脑,而思维活动的内容则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社会实践是沟通思维活动与客观事物运动的桥梁。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念等思维形式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活动,不仅受着客观事物规律的限制,而且受着社会实践活动水平的限制。任何人的思维活动,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思维活动。除宏观上受历史进程,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外,在微观上还要受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制约,文学艺术家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理论(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关系问题周喜庆(一)有无超越于实践客观水平的理论存在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对客观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的认知,唯有从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去捕捉。同时,客观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也唯有通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9.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追求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性,对于我们自觉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不断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求得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本内容。探索真理,实现价值的活动,实质上是认识与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们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践上又是统一的过程,价值是目的,真理是手段,二者难以分开。 首先,就人们行为的性质来说,探索真理的活动,是主体通过实践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过程,它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现主体向客  相似文献   

10.
侯秋丽 《学理论》2009,(29):174-174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10年来在幼教领域改革的加深,幼儿美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美术教育理论方面较为薄弱,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尚不能在广大幼儿教师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加上对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认识不够透彻,造成目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万国营 《求知》2012,(6):34-35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企业职工。启发他们的觉悟。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之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企业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为企业高效运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力图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思维活动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过程概括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而思维活动不只是理性认识阶段才有,在感性认识阶段,也有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并不是象面镜子一样,物去影空,而是象照相一样,物去影留。其实感性认识也并非简单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顶层设计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顶层设计本质上是建立在对事物理性认识和科学评价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案,因而它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顶层设计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形成的,它首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取得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其次它还要立足实践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评价,以确定其对人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并建立长效机制。要做到如此,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必须把握好两个重要维度:一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维度,二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实施,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遵循。回顾近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个别同志也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或偏差,需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结合国有企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几个关系问题,我谈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纪 《理论导刊》2001,(4):56-57
美育是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有个性爱好的自由形 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和其 他教育一样,是在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促进和影 响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它又和其他教育不同,是特殊的美感教育。这种 不同正是美育的本质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德育、智育与美育三者虽各有特点,但又相互渗透。在德育中培养人的 高尚品德,实际上涉及人的…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党中央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活动抓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劳动实践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历史中也不断通过精神文化活动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及其产物。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以科学的、文字的与艺术的语言符号为工具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智力创造活动,它以提出新观念、新知识与新方法为目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神产品,是人的意识对人的世界进行概括与反映的结果。精神产品以反映物的尺度的科学认识与反映人的尺度的价值观念为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90个春秋的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不断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里的双向结合和互动过程的关键,是创造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实现创新,需要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然而,如何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必须在创新性实践中进行。由是观之,创新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改造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这就是:“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