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以及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权利与义务。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资料用于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二、教学重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学难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主要职权。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事链接:播放《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的视频。  相似文献   

2.
不少文章写到“国家权力机关”时,常常将“国家”二字省掉了,这是不应该的。如有文写到“要削减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使各级人大成为高效的权力机关”,另一文写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有权威的监督,最高层次的监督”,就都“权力机关”前没写“国家”二字。  相似文献   

3.
1月23日,大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除了与会的代表和列席人员外,还多了20位旁听公民,他们坐在会场二楼第一排的旁听席上,胸前佩戴的桔黄色证件格外引人注目。在1998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就设立了公民旁听席。这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二十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有170名普通公民参加过常委会的旁听。实践表明,旁听席的设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极大热情和关注。每次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前,都有许多市民积极报名申请旁听。有些人还提出,旁听常委会只能见证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如何履行职责的,只能了解全市局部的、短期内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的地方人大机关报相继刊登署名文章,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发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不属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种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属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赞成后一种观点,并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实体性"权力机关,其法定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权力,其职权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方组织法》第14条,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明确规定了14项职权,从而法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实体性"权力机关。这说明,地方人大常委会不同于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不属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和部委等机关的性质,而是实体权力机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自组成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去年的7月至9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建筑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并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度重视,建议有关部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查,并要求在3年内基本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更是对"三农"问题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农村税费改革、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成为"两会"期间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热门话题,"三农"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今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庄严表决中高票通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  相似文献   

6.
刘东升 《人大建设》2003,(10):33-33
前些时候,偶然从浙江省温州市一刊物上看到这样一则短文,说某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事迹被《人民代表报》刊登,题目是《权力机关绽放文明之花》。本人认为,这则短文的标题不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刘嗣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由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并通过权力机关组成其它的国家机关,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从权力学的角度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一种权...  相似文献   

9.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其构成要素可分为两部分,即两权:督促权、处置权。所谓督促权,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和宪法、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带督促性质的了解、检查和审议的权力,包括知情权、检查权、审议权。所谓处置权,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重大违宪、违法行为或其它不适当行为,实施处理、纠正和制裁的权力。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往往重视监督权的督促部分,而对监督权的处置部分则重视不够。行使督促权,也往往重视知情权、检查权的行使,对审议权的行使,即通过会议形式集体行使审查、评价、批评以及询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代各国宪政史上 ,国家机关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是普遍性的规律。分权学说的精髓是分权和制衡。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一条千古不移的规律。为防止某些国家机关和个人因权力过于集中而滥用权力 ,必须采用分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 ,在批判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学说的同时 ,往往忽略国家权力分工和制约的必要 ,讳言监督 ,没有很好地解决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问题。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理论与“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实质 ,是根据人民主权原则 ,对国家行政、审判、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处理权,走出认识误区,克服思想障碍,对于扭转监督不力的被动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权力机关应以强化处理权为突破口,改进监督的方法,加大监督的力度,增强监督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开展“个案监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从总体而言,人大的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距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确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有效地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就是近几年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和成功经验。然而,这种监督毕竟还是一种新的路子,仍然需要不断提高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需要认真解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之日臻完善,以提高监督水平和质量。一、实施个案监督应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实…  相似文献   

14.
问:为什么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答: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整个政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人民代表会制度的直接承担者。人大工作同三个文明建设都有关系,但它的本职工作和根本任务是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人大是通过民主法制建设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换句话说人大是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来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所以,人大工作决不是"二线"岗位,而是依法治国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一、计划监督的现状与计划管理的落差 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监督,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管理的需要,计划监督的现状与计划管理的需要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落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计划监督的法律不健全与计划管理之间的落差。我国的宪法及地方组织法,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计划职权作了原则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具体法律作保障,使国家权力机关在实施计划监督中,出现法律“空档”。如审议、批准计划的程序,计划指标体系中关于计划指标的递增速度,规模的可行性,以及计划管理权限等的监督都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而这些监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16.
17.
●国家权力机关人事监督的对象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内容必须以其法定职权为标准 ,重点监督履行职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方面情况●通过地方立法把述职评议、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固定下来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立法是个酝酿已久的话题 ,其中有关人事监督的立法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由其选举和任命的干部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但是 ,现行法律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监督权规定得过于原则 ,缺乏操作性和程序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贯彻…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历史使命,牢记人民重托,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县级党委书记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热情关心人大工作,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