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灿铃 《当代广西》2007,(15):53-54
环境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被表述为“可持续发展”,其原则是既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求在二者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是在此基础上的环境与发展一体化。这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
丁宪浩 《桂海论丛》2005,21(2):15-18
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反映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化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现实手段,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必须努力推行绿色化发展战略: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3.
格日勒图 《前沿》2006,(1):156-158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围改变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牺牲环境发展生产的恶果正在越来越凸现出来。然而,在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史,对我们当前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以这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的情况,即发现广东人与自然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多为粗放型,且人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柴丽 《新东方》2009,(4):31-35
自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一直努力探讨的话题。但曾几何时,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已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致造成更大的恶果,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理念,给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和谐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生态休闲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经济性于一体,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新兴活动模式。在对待人与自然问题上,应采取更为理性的态度,客观认识休闲对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影响,树立生态休闲方式,这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旺兵 《传承》2012,(15):72-72
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做到坚持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和谐旅游。  相似文献   

9.
李雯娜 《传承》2013,(5):132-133
GDP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经济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GDP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等环节,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我们要用绿色GDP、生态与社会成本指标等充实和完善现行的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李雯娜 《传承》2013,(7):132-133
GDP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经济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GDP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等环节,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我们要用绿色GDP、生态与社会成本指标等充实和完善现行的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看政府行为的法律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统一,内在地要求政府行为具有目标的整体性、依据的合法性、方式的主动性等特点。但我国地方政府中存在的行为短期性、责任分散、滥用权力、行为滞后等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形成造成了冲击。因而,需要通过立法调控、公众参与、内部协调和司法监督等法律机制重塑地方政府行为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芳 《桂海论丛》2018,(4):121-12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选择。文章分析阐述了实现广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及广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构建环境治理新体系、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支撑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8,(1):F0002-F0002,I0001-I0004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麂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2000年又成为我国最早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前沿》2011,(20):138-1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笔者前时曾读过《人民日报》记者写的反映甘肃省民勤县人沙之斗的长篇通讯《民勤之殇》,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曾几何时,民勤这片水天一色的绿洲已有94%的土地荒漠化,迅速变成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沙尘暴四大源头之一。在当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听取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沉地说:“和谐社会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环保问题马虎不得!”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人类生态意识的演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建设生态恩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转变国民价值观念,加强周边生态合作,加快地方生态立法,加大生态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大连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实现大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大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基本市情,研究大连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促进大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引起生态危机的理性反思,它把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原则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理论成果。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传统态度,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体现了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