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大观园是充满诗意的青春女儿的世界,但和大观园外面的世界并非没有联系。大观园作为贾氏家族命运的象征符号,其所遭遇的兴衰比家族本身的兴衰要深在得多。中国文学是个大宝库,里面有无尽珍藏。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象《红楼梦》这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反响,引起过如此众多的议论。它已经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红学”。它的伟大的思想艺术成就,已经为举世所公认,成了全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的珍品。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格局,李鸿章、曾纪泽、梁启超都感叹说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在近百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急剧从传统向现代飞跃,中国文学体系也从古典向现代全面转型。近代中国作家队伍、读者群体、文学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方式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都发生了迥异于古典文学的质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5.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30):74-76
莫言获奖与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有关。但若以此证明中国文学的崛起,则仍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没有摆脱"被看"的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的消息让国人无比振奋和自豪。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莫言获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  相似文献   

6.
形成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概念,不仅是对一段文学史的命名,而且是对一套特定的文学价值观的概括性表述.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但改变了这段文学史的原有框架,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这种价值观的冲击和超越.这里所做的,首先是对一种已然发生的文学史事态的描述,但其最终目标,却不独从较深层次上揭示中国文学的当下状况,而更在通过这种揭示对它的未来发展做出尽可能前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真心拥护,在国内外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梦已经成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围绕着精神家园构建这一主题,探讨"中国梦"的民族特点及其世界意义,从而认识到"中国梦"的民族特点在于它是中国人的家园之梦,"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在于它能够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汪朝晖 《人民论坛》2012,(35):240-241
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和平力量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建设"和谐世界"可谓任重而道远,它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继续共同不懈努力。中国今后仍将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武侠小说里,金庸先生对"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金庸武侠小说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语境,使小说有了成为一种新认识的文化的可能性。武侠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文化,它最撼动人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电视传媒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和诠释,意味着一个文本被夸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第一互动的文学意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2.
李谊  周蕾 《求索》2013,(7):167-169
作为拉美"文学爆炸"运动的主将之一,科塔萨尔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和美洲的读者。科塔萨尔是擅长制造某种小说结构的大师,在他的小说中,智力体验与幻想体验是融合在一起的。幻想本没有边界,但在幻想世界中,总有现实的根基。科塔萨尔用一种扭曲的角度看到现实中的事物。他习惯性在小说中制造某种距离,加大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制造某种陌生化。科塔萨尔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游离于真实与化身、相关与相离之间,形式上竭尽自由之能事,读者在体验到文本的虚构性、消解性、开放性的同时,亲自化身为文本中的对象,"读者涅槃"的主题播散于文本内外。深入对科塔萨尔文学研究无疑是另一种文化大餐,在科塔萨尔文学中许多堪称奇情的真实人生的冷暖味道与体会,为我们引进稀罕的、新奇的文学养分,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对科塔萨尔文学让我们能享受这无穷世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学"最早由歌德提出,后来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新阐释,逐渐打上了文化全球化的烙印.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世界文学已经从早先的"乌托邦"想象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审美现实.世界文学之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版本,与翻译的中介不无关系.正是由于翻译的干预,一些原本仅具有国别/民族文学特征的文学作品成了世界文学.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必须依据以下几个标准:1.是否把握了特定的时代精神;2.其影响是否超越了本国/民族或本民族语言的界限;3.是否收入后来的研究者编选的文学经典选集;4.是否能够进入大学课堂;5.是否在另一语境下受到批评性的研究.虽然"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中国文学,但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地位却十分边缘.为了早日使中国文学跻身世界文学之林,当前翻译的主要方向应该由外译中转向中译外,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莫言 《传承》2012,(21):88-89
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开了两天会,终于谈到了文学。上个月,我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出院以后身体虚弱,本来想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在家养病,不来参加这个会议。但我妻子说:"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应该信守承诺,尽管你一爬楼梯就冒虚汗,但我建  相似文献   

15.
诗词的救赎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我们的唐诗,真的是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时又是我们民族从古至今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文化营养。即使过去了上千年,它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精神,还是那样息息相关,而且与我们的距离还是那样的近。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世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种称谓。这一模式的形成,是数代中国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与世界上其他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模式具有一系列鲜明的个性特点。它的形成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对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科技和移动智能终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数字文化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阅读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机遇。塑造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文学肩负的重要使命,应利用大数据细分读者群体,在社交网络中构建阅读空间,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世界."中译外"工作的薄弱是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它受学界的观念、中国文学的创作质量、译者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国家向主要目标语言国派驻"文化大使"、以及提倡优秀的中国文学作者创造条件参与翻译自己作品的策略,切实提高中译外工作的效能,从而有效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璐燕 《求索》2012,(4):156-158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