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安排.转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的保障体制,国民的社会保障观念也已从完全依附国家与单位等转向接受责任共担,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受益者也越来越多,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目前已达到1亿多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最艰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包括观念革新、体制转型等。但新型社保制度的建设明显地滞后子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诸如体系残缺、责任不清等问题。今年两会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社会保障被正式写入神圣的《宪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句话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其意义显然非同一般。本期,我们特意围绕"社保入宪"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期让大家在了解这一重大法律修改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一同来思考一下它究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7,(1):8-9
基层的声音最朴实,百姓的话语最动人。倾听他们企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声,也最能真切地感受到时代进步的强音和人们对美好末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6):17-18
全国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她退役后,曾在长春市一家浴池当搓澡工。如今,邹春兰洗衣店已经开业):我要拿出当年夺冠的劲头,办好洗衣店,希望更多下岗姐妹能像我一样,找份安稳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现今交社保,比养个后生(儿子)好!"这是闽南老百姓口里常说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现在交了社保基金,退休后的生活就有保障,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保险金,比养儿防老更牢靠。这是人们对参加养老保险的真实感言,也是让笔者这个老社保工作者倍感欣慰的一句话!回想笔者在社保服务窗口工作二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发现群众对参加社会保险的言行、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对社保制度的认识加深和逐步接受的过程,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入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争明 《前沿》2010,(10):110-113
环境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许多国家宪法规定了环境权,中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会削弱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力度,不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我国环境日趋恶化的要求,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中国宪法明确承认环境权,并且放在宪法第二章即"公民"那一部分,另外,应完善国家环境权,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宪法,完善环境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系由英语中"SocialSe-curity"一词翻译而来的,亦可译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社会保障的项目广泛繁杂,各有差异,概括起来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几大体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人提出了“老百姓经济学”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市场上“太贵”的东西越来越多:房价居高不下,普通百姓买房难,即便是买了,欠下的“债务”也要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育收费太高,有的家庭理性地选择让孩子放弃高考;医院看病费用高,平价医院一时还解决不了看病贵……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的社会地位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杠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我国宪法只是对其进行间接地保护。本文拟从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国际立法趋势及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着手,为隐私权应当纳入宪法权利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林澍 《长白学刊》2004,(5):45-48
从经济视域对私有财产入宪的洞幽烛微、探赜索隐对传统理论具有创新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促使经济主体在"耦合"中从自我走向协同,是实现公有产权的阶梯.正确把握私有财产入宪的价值坐标体系及其优化模式,必将重新书写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已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借鉴世界各国环境权的立宪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将环境权规定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和人权入宪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逻辑关联。人权入宪是科学发展观的法理依据,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3.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加入WTO,跨国企业和境外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国内,在带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用工矛盾。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就业的过程中,原来与国内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例如社会保险缴纳、加班费支付、非法解雇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外国就业者的身上。因此催生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据4月5日《中国青年报》消息,北京黄振沄老人手持《宪法》抵制有关部门的强制拆迁,暂时保住了他从父辈手里继承下来的清朝小院。坐在门框上插着的一面国旗下面,黄老汉又掏出那本发行第二天就买回来的《宪法》,对记者说,“对我有用的条文我都划出来了!”但哪些条文能帮助他实现他要求的权益?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对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体现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修宪为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改,并规定了以下条款:“公民的合…  相似文献   

16.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成 《求索》2012,(4):220-222
居住自由权不同于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居住自由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明确载入宪法,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居住自由权。鉴于居住自由权的基本权利属性以及其获得世界上多数国家宪法的认可与保障,我们有必要将其载入宪法,同时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为公民的居住自由权提供宪法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郑斯民 《创造》2007,(11):66-68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具有多处理论与政策亮点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个概念十分吸引老百姓注目。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7,(Z2)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具有多处理论与政策亮点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个概念十分吸引老百姓注目。说人民的期待,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向来是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宗旨的,舍此决无什么其他的利益。因此,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的时候,不断满足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愿望,从来都是党的战略选择重心所在。而今天,当把"新期待"这沉甸甸的词写进党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权的概念早在产生“奴役人,束缚人,压迫人,禁锢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专制公权力那天起就产生了,但人格不独立的国家无人权可言。作为制度意义上的人权,始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我国自1898年戊戍变法开始至今,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宪政、对人权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