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吕义斌 《政策》2012,(3):88-89
荆门市掇刀区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6个县市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然而,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比,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06,(3):15-1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6,(5):19-2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兰运华 《中国妇运》2008,(12):38-39,5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年轻直辖市,二元经济结构突出。随着大量农村男性劳力进城务工,农村妇女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以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06,(7):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豫政〔2006〕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促进了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  相似文献   

9.
河流 《重庆行政》2011,(5):57-58
2007年,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道难题。笔者以江津区为例,积极探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实践。作为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长江之滨,距重庆主城42公里,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就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重要条件。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积极稳妥地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新机制。要在分析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找出构建统筹城乡就业新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  相似文献   

12.
国发〔200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发〔200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发〔200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3年以来,田东县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8.
重庆具有十分突出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相对发达的主城,与包括众多国家级贫困县在内的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形成了最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十分突出,和谐重庆的构建任重道远。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历届市委、市府均把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视为重中之重,力图通过区域发展功能划分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促进协调平衡发展,实现重庆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9.
童曙 《重庆行政》2008,(3):33-35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效率更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然而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措施能否被有效执行,则取决于制度中所植入的理  相似文献   

20.
琼府办[2009]58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