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秋  于群 《学理论》2013,(2):280-281
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辽宁省需要举全省之力,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根本性转变。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辽宁高校学科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理清辽宁省高校学科结构的现状,密切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学科结构的变化,调整与完善辽宁高校的学科结构研究对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装备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重要装备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已具备一批根基深厚的装备工业,但仍缺乏完善的配套协作体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下,融入东北装备工业集群化建设。本文对齐市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淑敏  吕青  孙钟伟 《学理论》2012,(29):208-209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保证。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平台进行创新、整合,其中,教学平台与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立足于当前的信息网络化大环境,在分析实践教学网络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实践教学网络基地建设提出可操作性方案,以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于志娜  杨学丽  高阳 《学理论》2013,(2):288-289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基地,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我国建设事业的人才质量和稳定程度。结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职能和地域文化资源特点,对二者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地域文化资源作用于高校不同群体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2)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结合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现状,注重建设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对高校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以及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高校学风建设的三种新常态,即:维护校园稳定新常态、提升教学质量新常态和加强网络教育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陈标 《学理论》2010,(15):65-66
融资问题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下简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瓶颈。如何克服这一瓶颈,寻找成本低、效率高的融资方式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以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状况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适合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陕西老工业基地大多数已进入发展的衰退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解决老工业基地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会对老工业基地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从陕西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特点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解决老工业基地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人力资源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代社会本科教育改革的要求,面对择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如历史学等传统长线学科必须主动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方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建设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其中,教育见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遗迹考察基地、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是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利用周边现有的资源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能够实现学生、学校、基地、地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贤如 《学理论》2012,(31):228-230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当今实践基地的建设面临规模小、建设落后、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实践基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几种改进措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拓宽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投融资渠道,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平房区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飞机、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和铝镁业加工基地,是哈尔滨市工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区,是新兴的文化和新媒体产业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逐渐变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工作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且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地方财经类高校转型的关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基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一套具有地方财经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针对地方财经类实际情况,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地方财经类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制约东北工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能源紧张。对此议论颇多。为此记者就东北地区能源前景的问题走访了国务院东北能源交通规划办公室主任沈越同志。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重要工业基地,它既是全国支援下建设起来的,同时又支援了全国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崔丽梅 《侨园》2004,(1):6-7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是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战略、开发浦东新区战略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国家实施的又一重大区域经济政策。欲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而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来看,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曾燕南 《学理论》2008,(20):47-5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景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多、国有企业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必须正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问题,即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稍、新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性的认识,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际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为突破口,以哈尔滨市为侧进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企业再造必须以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突出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殿成 《侨园》2004,(2):16-17
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为加快推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它为辽宁及吉林、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意识形态宣传和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具体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科学把握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现实要求,探索思政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成长过程中历史形成的,目前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为此,需要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针对老工业基地现存的诸多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建队伍专业化建设有着科学的内涵,推进高校党建队伍专业化建设,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高校党组织作为新党员的重要来源、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引领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探讨出高校党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党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