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指导理论,也是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抗震灾难彰显了中国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时代赋予了"以人为本"更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耿相魁 《理论月刊》2007,(11):52-54
邓小平理论作为已被写入了宪法和党章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具有切合中国实际的内涵和与时代契合的鲜明特征,"以人为本"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别从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发展战略、市场经济理论、民主法制理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阐明了"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余海超 《传承》2008,(18):30-3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生成,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杰 《传承》2010,(36):14-15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源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其提出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生成,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正确认识这一思想,切实落实这一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考量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以崭新的内涵,凸现发展的本质特征,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革新,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其根本的主旨与本质都在于构建一个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在社会建设中确立人的主导地位,以人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中澄清对"人"认识上的理论误区来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从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科学地回答了在发展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以及如何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问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以人为本常常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它的表面化理解。因此,必须在重新诠释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企业的以人为本,企业才能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重新诠释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什么人"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以及什么人"如何才能"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一旦我们把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贯彻到了企业领域,也就是说,将它与企业的特殊性质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清晰地发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并且发现把人是目的与人是手段结合起来亦即把伦理与经济结合起来乃是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2.
姜国峰 《求索》2012,(1):98-100
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人本哲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更加深层次的生命内涵诠释,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要求在于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论要求在于以人的生命本质之完善为归旨;以人为本的实现路径应以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为现实根基。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尊重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生命本性的圆融,创造和完善人的生命本质,使人真正成为"人"。  相似文献   

13.
薛德震同志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40论》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继《人的哲学论说》、《人的哲学论纲》之后,在3年前出版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的基础上新增后来写下的一些篇章,又一部新的专著。作者自2003年10月党中央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来,面对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继续深入研究人的哲学问题,本书是他对人学研究的新感悟、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逐步树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人性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内在关联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一种价值观,而不是历史观;而人性化是新的时代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深化和现实化,而不是泛化和任性化;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解放人,人性化的实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我国现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还不是真正的人性化,而是一种执政理念。当前,需要在人性化引导下将以人为本推向现实。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继承了"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对"现实的个人"概念发展历程的梳理,是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命题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中"人"的科学内涵应该是"现实的个人",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7.
周立丙 《人民论坛》2010,(5):220-221
发展以人为本就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提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通过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地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手段来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方法;并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延伸实现以人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学视角下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玲  段红柳 《湖湘论坛》2008,21(3):66-67,92
从法学的视角分析,"以人为本"的"本"即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人"即"人人","以人为本"的"本"之内容即人的权利。"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以所有享有主体地位的人的权利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宪法文本而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以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为我国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从比较法来看,如果说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核心,那么在我国,"以人为本"则构成了人权体系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深刻、丰富的时代内涵,当前高等院校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着力抓住三个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