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均衡与非均衡理论以信用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其构建的总供求和总需求的均衡模型,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的必然性。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生、发展和激化客观规律的精辟分析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广泛运用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保持经济总量的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把坚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作为一项基本指导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切实遵循这一基本指导原则,处理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因此,搞清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对于正确处理目前面临的重大国民经济问题,加强宏观控制,保持经济比例协调、经济生活稳定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是教育公平制度创新的重要阶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化基础。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体现为制度利益均衡、价值均衡、结构均衡和功能均衡。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特征表现为制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统一,效率与公平统一,国家意志和教育规律契合等。我国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实现途径为,调整制度需求结构,控制供给预期成本,扩大预期收益,强化国家和政府供给责任,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第三季度全市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招聘会32场,共有2366家企业在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登记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岗位招聘人数42209人,求职人数38736人,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9,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一)从产业分类看:各产业所需人数及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1053人,占总需求的2.49%;  相似文献   

5.
劳动部有关专家最近指出,由于我回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物质资源与资金相对短缺,因而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据了解,从现在起到2000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68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达1000万,而农村则有近2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的发育,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有几个特点: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尖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资源数量仍然较大,总体素质较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增长则不能满足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11,(1):141-14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个体需要进入新的活跃期,突出地以利益问题表现出来,并出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政治诸多需要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人的需要新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需要和生产的自我扩张使矛盾双方的内在张力增大;矛盾内部两个方面交替易位,需要上升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供需指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8.
<正>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主要任务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一)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因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是构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或潜在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释放社会的紧张心理,强化"社会安全阀"作用,实现由"紧张"向"和谐"的转变;同时,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多维的现场情绪控制机制,以维护社会的均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的发展面临着社会治理及执政方式转换上的矛盾、法治的安定性与社会发展转型的矛盾、法治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法治的均衡发展要求与现实不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与司法的专门化与大众化的矛盾等九个方面的矛盾。当前,要从"技术—方法"的角度来思考破解上述矛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调控经济的行为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但是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却不能很好地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比例关系。政府调控经济的计划性、整体利益性和强有力的力度 ,使得政府调控可以解决市场调节所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 :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抑制和防止两极分化 ;稳定币值 ,稳定物价 ;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 如果说近些年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实践中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宏观总量控制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话,那么,对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在平衡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人们则似乎有所忽视。诚然,在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要实现协调、稳定发展,必须要以社会供求总量为条件,而要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则又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总量控制来实现。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与平衡相比,前者则应占主导地位,没有真正的经济增长而实现的平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近几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实现供求平衡,必须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处于震荡调整期。发达国家经济目前正处于不均衡复苏状态,总体仍未摆脱衰退迹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多边协调机制影响力下降同区域协作加强形成强力反差,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突显.全球治理充满矛盾。鉴于此.世界经济中长期的震荡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坚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作为“七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问题,是资本主义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由国家来制定的;整个社会经济如何运行,资源如何利用,国民收入的生产额与分配额如何保持平衡,社会总需求同总供给在价值量上如何保持平衡,产品结构同社会需求结构在实物形态上如何协调等等,都是由国家来控制的。正确认识和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建立切合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其成因在于政策的错位与缺位。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和形成制度化解决社会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绍伟  池忠军 《人民论坛》2013,(10):152-154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公平、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民主法治与安定有序、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的矛盾调处原则,以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为根本,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关键,以拓展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路径,以完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为手段,科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化解矛盾需要“渐进式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重要的经济一社会转型,社会治理也面临诸多转型的压力,其中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利益主体多元、矛盾冲突加剧,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尤其是近年来,在征地、拆迁、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社会矛盾多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大局。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均衡因改革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需求管理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马金书一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两个经济总量。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也就是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总和。从实物形式来说,社会总需求等于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