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大钊是20世纪初较早宣传西方政党政治思想的革命先驱,他对国外政党的观察和民国初期政党现象的思考所形成的早期政党观,反映了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追求.随着革命形势变化,李大钊对于政党的认识也发生改变,十月革命后,他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并积极投入到新型政党的活动中.李大钊政党思想演进的轨迹体现了其政治观和革命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能动性"思想是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内核,并体现于李大钊早期的思想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的思想之中,这一"能动性"思想的产生归根于他拯教民族危亡的现实动机.以"能动性"思想为基础,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契机中,凭借其兼容中西的学者素养形成了他的革命思想,这也决定了他的革命思想有着独具特色的内客.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早年曾留学日本,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以昂扬的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 3月,秘密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他第一次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建构了不同于资产阶级进化论史观性质的唯物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拓荒者。   李大钊宣传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观演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对现代中国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指导地位。李大钊系统…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缔造者和忠实践行者。伟大建党精神的“坚持真理”集中体现于李大钊广泛学习、不断深入、尝试运用、积极传播,最终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献身的历史过程。基于历史与文本的考察,可将李大钊的“坚持真理”总结为浮槎东渡、拨云睹日、学以致用、星火燎原四个既各具特点又紧密联系的阶段。李大钊对真理的探索和坚持既深刻认识了时代潮流,又积极适应了时代要求;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先驱积极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探索救国救民新路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近代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难,全国上下都为了拯救中国的危亡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要人物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两方面不同的原因使得他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传入中国。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推动有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弄清斯大林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于探讨斯大林在经济落后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否定阶段。以1924年12月斯大林为《走向十月革命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即《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为阶段分界。在此之前,斯大林一直认为只有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虽然在“五四时期”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但他依然肯定通过“修身”来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同时,在对救亡的探寻之中,他的修身意识发展成了对个体存在意义和价值追求的反省,演进成了对唤起国民觉醒的思想。“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史学受到李大钊重视。他对唯物史观的探析、阐释与运用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使他有效地引发出了群众自觉救亡的动力,同时,又将他的修身意识贯彻到其中,对唤醒群众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3.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社会党即共产党的主张的人是李汉俊.4.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5.受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党派遣第一个到中国的代表是维经斯基.6.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第一任书记是陈独秀.7.1920年11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机关刊物——《共产党》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关注和理解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个过程,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与运用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中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转变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近些年来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第一部完整的、公开出版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思想成长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本,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此前,或受限于文献的缺乏,或受制于解读模式的偏颇,马克思早期文本往往被认定为意义不大而不被重视,作为马克思学生生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博士论文自然也被冷落。为了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评价马克思学说,对马克思早期思想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博士论文作为承载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文本,对其进行文本上的解读是重要的。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仅对博士论文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的第一节"研究的对象"进行文本解读,并做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11.
经典文本解读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才 《理论视野》2009,(4):15-17
文本的创作和解读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基本的样式。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字性的交流就已是一种文本的解读,其中内含了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等文本解读的诸基本的环节和要素,内含了由客观向主观、由他思向我思、由外在向内在等等的转化,内含了“视域融合”的实现过程。由此,文本解读方法论的意义和作用也就凸显出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研究显然也不能忽视相关解读方法论的研究,不能忽视对传统或既有的解读方法的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早期文化观可谓是集众多进步思想家思想精华之大成,其中,李大钊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从李大钊当时的地位及毛泽东与李大钊的交往看,李大钊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产生影响存在着可能性,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确实吸收了李大钊文化思想的诸多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博士论文》阐述了一系列文本解读方法论:历史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和知识伦理学、实体到主体的知识人格化、从抽象到具体的知识生成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知识系谱学。这些文本解读方法论作为马克思思想史发展的最初起源和萌芽,预示了动态演化生成的马克思思想发展体系。研究《博士论文》中的文本解读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可以规避马克思思想研究史中的误读现象,扬弃唯物、唯心二维视阈下的简化式马克思研究,以便寻求隐蔽于文本之后的本体马克思,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起,一批又一批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就从国民性格上探索思考祖国所以衰弱危亡的根本原因,诸如严复、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截止十月革命以前,他们都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作为国民性改造的思想武器,提出了众多深刻的观念创新和历史启迪:从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梁启超的“新民说”到新文化人的人格独立、人性解放,无一不是寻找国民性改造之客观规律的激情呐喊,但都无一例外地被现实打得粉碎。只有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国民性改造之科学的思想武器,使国民性改造这一近代中国沉重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的法律之缘,贯穿于他的一生。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李大钊的人生主色调,而法律和法学则是他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一个底色。探寻李大钊法理学思想,是法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李大钊的法理学思想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民主主义法学转变为共产主义法学:从启蒙主义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法律民彝论”,兼顾中西、追求民主和法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理学;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批判和继承了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继承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法律学说,从马克思的经典中提炼出唯物史观的法律一般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李大钊对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专题研讨,对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论证,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论创见。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善于充分吸取外来法学理论资源的理论先驱,也是探索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6.
《达比克》(Dabiq)是极端组织用于宣扬其宗教极端思想的电子杂志,具有若干不同于一般媒体宣传且不同于以往极端势力宣传的特征。在综合使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特别是以创新方式利用相似性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进行文本聚类)对已发行的14期《达比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达比克》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和文本内容方面的突出特征,包括大量使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热衷于政治论辩等。在从权威性、可扩散性和可动员性维度对《达比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本文提炼并分析了四种意识形态联结模式,即神圣性-政治性模式、信念传播-暴力行动模式、虔诚性-抗争性模式、个人执信-个人牺牲模式。极端组织对这些意识形态模式的综合使用开启了由个人到群体,由思想到行为的转化路径。极端组织试图借此达到扩大影响力,吸纳信众和激励行动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利 《学理论》2012,(7):178-180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通过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文学作品类教育资源利用的几个常见误区,提出通过还原本色、多角度透视解读和挖掘文本中的积极蕴意等方法合理利用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1)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学习到宣传宣讲,亮点频现,新思想的宣传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方向、范围、方法三个维度,对高校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建设、宣传普及范围、创新宣传平台三个方面的现状、重要性及意义进行阐述,目的在于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规律。用理论解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理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的学习领悟。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2)
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广西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发展壮大、新式教育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在广西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早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时期传播主要通过进步书刊、通过学校或义校、组建学社研究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宣传马克思主义等几种途径。传播的内容包括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俄国十月革命问题及妇女解放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初期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广西工农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宣传是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的新飞跃,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大战略,是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性要求。推进大宣传需要遵循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从思想观念、工作内容、工作机制等各方面打破小宣传的局限,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戒除不作为或乱作为,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向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更好的效能发展,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