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道破了人戒除内心诸多妄想的难度。对从政者而言破除心中之贼要更加费力,因为为政者遭遇的诱惑和挑战比常人更多,心中之“贼”的干扰也更大,如何破心中之贼,是为政者必须深度思考的。为政者务必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在工作当中摒弃私欲,一心为公,如此则心中之贼指日可破。  相似文献   

2.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面向世界文化。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要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之对话,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种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以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破"到"立"、从辩证否定到辩证肯定、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历史嬗变,内含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在实践维度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从彼此决裂到相互融合、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转化、从形式借鉴到内容互通演变的逻辑必然;在文化维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两次转型,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实现"守"与"变"动态统一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强国”的“强”,旨在“强”之逻辑推理先破后立的“破”。“破”所表达的思想,重在破除不合时宜的功利浮躁;“破”表达的意义,旨在破局精神状态的僵化机械;“破”表达的价值,意在破陋低俗庸俗媚俗的流俗风气。“文化强国”的“强”,还在于“强”之意志带来的“发”。“发”的功能,体现的是文明风气的生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罗尔斯顿生态观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都关注生态问题;肯定自然先在性,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们的生态观本质差异体现在:马克思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罗尔斯顿是以培育人的生态伦理实现人对自然德性之爱。通过对两位思想家生态观之比较,启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应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生态观,吸收和借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注重提升公民伦理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位一体的统一;坚持自然关爱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完善制度基础上培育关爱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破"到"立"、从辩证否定到辩证肯定、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历史嬗变,内含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在实践维度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从彼此决裂到相互融合、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转化、从形式借鉴到内容互通演变的逻辑必然;在文化维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两次转型,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实现"守"与"变"动态统一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7.
崔杰辉 《各界》2014,(1):92-92
万事成于勤、成于智、成于效,皆通理也;人贵知于己、知于事、知于彼,方能作为也。监测监管新,新于行业,新于种类,新于技术,新于职能也。作为与此,必勤与事,智与效;先知之,梳理之,宣传之,推广之,才成于此事。事物难是水质,使人作用于梳理则不难。破难在于认识其规律,掌握其方法,总结其经验,破解了就不难。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午间读书情景时,有"手倦抛书"和"手倦拢书"两种版本,均传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认为后者更契合曹雪芹本意。袭人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判词中的"一床破席"之"破"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 ,减少盲目性与片面性 ,对于建设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注意防止出现“盲目效仿 ,搞形式主义”和“没有企业个性”两种倾向 ,创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说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总和。具体来说 ,主要有 :企业之“道”———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企业之“魂”———企业精神 ,核心是价值观 ;企业之“形”———企…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两个大局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来认识和理解“第二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胡光 《党政论坛》2001,(7):16-18
中 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始终重视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制定了两个伟大的文化纲领。1940年1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997年9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两个文化纲领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产生于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都是对当时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2)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对于保障企业推进目标战略、履行"三大责任"、实现科学发展,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片面化、机制滞后化、体系呆板化、成效夸大化等"四化"倾向,实现廉洁文化建设"落地"的"六个抓实"思路和措施,对于催生国有企业清新之风、团结之风、奋斗之风、发展之风,树立和巩固国有企业的正面形象,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制约权力腐败的整体协同机制,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途径。这种协同机制可以涵括五个方面: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以实现行政制约;建立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以实现经济制约;提升公民监督权,以实现社会制约;完成从人治向法治转轨,以实现法制制约;强化道德文化建设,以实现文化制约。这五个方面协同发力,构成互动机制,标本兼治,或可有效破解权力腐败之困局。  相似文献   

14.
陆逊的雅量     
振如 《瞭望》1990,(41)
三国时期的东吴,有两个“少帅”,周瑜和陆逊。周瑜33岁为大都督,破曹操的大军于赤壁;陆逊38岁为大都督,火烧连营七百里,将刘备的伐吴大军消灭殆尽。他们二人分别指挥的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也许是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关周瑜的剧目甚多的缘故吧!在中国平民百姓的心目中,周瑜的知名度远远高于陆逊。其实,陆逊所建立的功勋并不在周瑜之下。特别是他有大度客人之雅量,是个真正的帅才,  相似文献   

15.
吕婕 《学理论》2014,(2):75-7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更加不能忽视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文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需要依靠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和引领,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引领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先锋力量。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坚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刻蕴涵和底蕴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具有直接的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阐述"三个自信"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自信,凸显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维向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来源。文化自信之旨趣,既在于从文化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日臻成熟、更加完善;也在于实现全面的文化自强,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文化安全问题。而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命题存在四大悖论,即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目标的偏差与背离,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以及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度"的难以定量。因此,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实现理念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这块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破民生之难,努力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个结合”,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涉及的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文化形态,且这些文化形态各有自己的历史纵深与话语体系,因此,何以实现两种文化形态的内在契合,进而生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而不是通过“拼盘”“硬凑”“掺和”搞成“大杂烩”,就必须在哲学的层次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予以前提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