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开始的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下而上的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了两大亮点,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之一,众多省市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成为推进党内选举的第一大亮点。这一亮点展现出以下特征:其一,范围扩大了。以往,公推直选的层级多集中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党组织中,当村(社区)党组织普遍实行了公推直选后,便对乡镇党委提出了挑战,要求借此换届之机,由过去的少数试点,推向广泛试点。  相似文献   

2.
张长江  黄永乐 《求知》2009,(3):37-38
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相对于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融入了更多的民主因素,实现了由选“一个人”到选“一个班子”的转变,是民主执政的一种实践形式。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形成基层党组织对民负责、为民办事、受民监督的良好导向。从各地公推直选的实践来看,决定公推直选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关键在于选举环节方式的选择。有鉴于此,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拟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为例,从公推直选不同方式的利弊分析入手,来考量公推直选的实际运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出“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海选”、“两票制选举”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形式。但无论是选举程序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如选举程序繁琐导致选举成本高,贿选,宗族、宗派势力影响,富人势力的干扰等。  相似文献   

4.
王光华 《理论探讨》2012,(5):115-120,2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主要着力点是: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改革公推直选制度,逐步扩大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改革差额选举制度,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改革竞争选举制度,提高竞争选举质量;改进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保障党内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健全与选举相配套的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曹建坤 《学理论》2009,(6):16-17
“公推直选”的试点使得党内思想、党内矛盾、党的活动方式、干部管理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这是实现政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为了推动“公推直选”深入开展,现阶段,应把“公推直选”的边界定到地方基层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应扎实推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的直选工作;应着重在党员、上级党组织和党外群众三个方面研究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探索改进基层党组织选举办法和干部选拔任用方法,对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下半年,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南通市委组织部开展了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公推直选是一种竞争性选举机制,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基础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这一改革目前尚面临着制度衔接、纵向升级、内卷化以及竞争约束等各种改革困境,深化这一改革需要从认识提升、制度建设和机制优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说明,近年来试行的乡镇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从我们喀喇沁旗2006年以来的实践看,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按照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安排,灌云县穆圩乡作为连云港市唯一的“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单位,通过“公推直选”选举产生了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从运行几年的实践来看,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党委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党管干部原则与体现群众公认的有机统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杨琳 《瞭望》2011,(16):18-21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在有关市制定的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实施办法(试行)中,实施范围是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村、社区、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并明确规定了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驻点调研、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差额票决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直接选举、依法任命和公开承诺,纪律与监督等一系列周密的...  相似文献   

11.
深圳自1995年开创“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05年试行“两新”组织党委领导班子直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改进完善党内选举办法和选举程序的要求,于今年4~5月又开启了公推直选市党代表的试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的阻力在增加,难度也在增大,政治改革成为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从政治改革的各个方面来看,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和安全切入点。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最重要的就是适时扩大公推直选范围,逐步取代委任制和变相的委任制,在选人用人方面引入竞争机制,从源头上制约和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推直选必须坚持普遍、平等、自主、直接的原则,建立和健全选举的各项制度,并用法律规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乡村党组织处于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前沿阵地,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结合点。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群众拥护、党员信赖、组织满意的党员推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岗位,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但由于现阶段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仍是参差不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9,(8):48-48
高新民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选拔年轻干部,首先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创造公正的干部选拔制度。年轻干部能否脱颖而出,除了自身条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有公平的制度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农村基层已经实现了村委会直选、党支部直选,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乡镇党委直选。很多城市社区也实现了居民直选居委会、社区党组织。这种民主形式,无疑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制度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选举与任命适用范围不同,需要进一步确定哪些岗位需要选举,哪些岗位需要任命,在此之下,再制定具体的规则。二是对选举类干部,只能依据民意来决定是否上任,防止以种种手段、以“民主”、“合法”的形式来体现少数人意志。三是对任命类干部,为防止任人唯亲,可进行多种制度制约,比如连带责任制。当然,前提是界定清楚两类干部的边界。如果对某些该选的岗位不选或只是走形式的选举,反而会引起干部队伍的不满,并易于衍生种种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
选举失范是选举中的相关主体难以遵从选举规范或遵从选举规范的成本大于收益,或违反规范的行为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时发生的违反选举规范的行为而产生的社会现象。由于选举程序不够完善,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原因,使得当前居委会直选中存在着操纵选举、贿赂选民等一系列失范现象,对选举的公平性、民主性和结果的合法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就要通过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直选程序、建立监督惩处机制等途径消除这些失范行为,推动选举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公推直选"是新形势下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一大创举,创新了候选人提名方式,实现了组织提名与群众提名相结合;创新了党内选举方式,引入了党内公开竞选机制;创新了书记产生方式,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创新了党管干部实现形式,突出了规则的制定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公推直选"是近十年来党内民主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在深入推进党内民主的语境下,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的制度依据,指出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这一突出困境。同时认为,正因为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强、民主素养高,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基础扎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对小等特点,使得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因此,确立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公推直选的原则,并进行了程序设计,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选举是推进党内民主最基本的环节。公推直选为民主选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拓宽了选好用好干部的视野。公推直选要长效化,势必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毛栋英 《党政论坛》2011,(17):22-2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选举是推进党内民主最基本的环节。公推直选为民主选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拓宽了选好用好干部的视野。公推直选要长效化,势必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的创新形式,直接给乡村权力体系植入民主精神和机制。公推直选制度创新必然导致乡村权力主体关系、权力授受关系和权力运行关系的变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索和检验了在推进乡村权力关系民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变迁过程中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