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终卷之篇,是邓小平理论的点睛之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又一篇光辉文献。它不仅正确、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问题;更是创造性地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三个有利于"等。"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这些新思想,不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他在报告中还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我  相似文献   

4.
第一篇是1981年7月1日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耀邦同志对起草这篇讲话稿极为重视。为了调动各方面同志的智慧,当时他采取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就是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和我所在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组成4个很精干的小班子,在他提出的统一要求和明确思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美好城市,美好生活"主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礼仪文明建设,弘扬世博精神,放大世博效应,善用办博经验,坚持虚事做实、软事做硬,聚焦社会公德,革除顽症陋习.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积极追求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有礼有序的生活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为上海"十二五"发展和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没"四个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必须牢牢树立"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的政治资本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观,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公平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观,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党建观,始终坚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联,主张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在其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0)
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诞生于西方生态危机爆发、西方绿党成立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奠基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等理论。他认为,树立人、自然、社会三者统一的整体观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提;资本主义由于受经济理性的制约不可能承担起生态重建的任务,所以生态重建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基于此,高兹提出了"生产得更少、生活得更好"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向军  王超 《学理论》2014,(7):159-160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有利途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发展结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村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俊一的提高政治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学习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要讲话的体会一文指出,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热情洋溢,概括性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前瞻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方向、道路和重点布局等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谐"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治文明领域相关建设也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认同,将其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通过创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确立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基础;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绩效,递进增强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社会组织建设打造现代认同空间,为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坚定的战略自信和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引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擘画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和目标,以深远的前瞻性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方略,以充分的战略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应对艰难险阻,以敏锐的战略思维辩证分析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团结人民,凝聚人心,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动性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自信和高超的战略战术,维护了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的实践逻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胜各种风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科学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怎样树立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价值建构和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们进行了长期探索,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一问题。"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有成功的经验,但在文化建设上也面对新的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  相似文献   

14.
周涛 《学理论》2012,(8):13-14
探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对了解"大跃进"运动的全貌和历史启示尤其重要。"大跃进"给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跃进"运动是一味盲目崇拜学习苏联和东欧模式,导致经济畸形发展,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质量。当我们再次对"大跃进"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审视,应该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这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突显的正能量,有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持;促进党内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能促进大量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先进模范涌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他们行为的好坏,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还会影响国家建设,所以要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提倡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突显正能量,从党员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监督机制、提高党员科学文化水平三个方面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也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领"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举措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解答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与启示"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仓 《邓小平研究》2016,(2):103-112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以全会的形式就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作出的第一个决议,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献。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根本性质、现实意义等论述,为决议的制定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决议》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谋划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回应各种思潮挑战和谋划文化发展道路的客观结果。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论述,为《决议》的框架结构提供了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为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指明了方向: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使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得到有效传播的重要力量。但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扮演着"旁观者"角色,并未真正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传播和价值引导中来。高校应注意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使其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9,(1):F0002-F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已结束。此次评选共收到参评论文202篇。按照宁缺勿滥和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程匿名评选。经过两轮专家评选和终评专家组无记名投票表决,  相似文献   

20.
罗亚男 《学理论》2013,(8):142-143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培养公民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国外文化入侵的重要措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