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阳光灿烂的约旦红海岸城市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的实施,不仅为结束已持续32个月的巴以暴力冲突、重启中东和平之路带来了新曙光,也使因伊拉克战争暂时降温的以巴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何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是指由美国倡导、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制定,旨在结束2000年爆发的“自发起义”,保障1993年奥斯陆协议顺利实施的一项巴以和平协议。因其像一幅地图,将2005…  相似文献   

2.
五月底六月初,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刚当选不久的阿巴斯总理进行了第二次会晤.与此同时,担任调停人角色的美国总统布什也马不停蹄地在中东游说,他会见了阿拉伯世界的沙特、埃及、约旦、摩洛哥、卡塔尔和巴林等国领导人,寻求他们对新近由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中东和谈"四个调停者"协商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支持,6月4日,美以巴在约旦进行三方最高领导人的峰会,会谈后,布什宣布取得"重要进展",沙龙承诺立即拆除犹太人定居点,而阿巴斯则宣布巴勒斯坦宣布武装起义结束.  相似文献   

3.
2006年伊始,巴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住院,至今昏迷不醒,以色列政治进入了“后沙龙时代”;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一直不被看好的巴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枝独秀,获得了组阁新自治政府的权力。一方是以鹰派色彩出名的“铁血总理”谢幕,一方是以强硬对抗为旗帜的激进组织登台——巴以百年恩怨纷争的主角突然“变脸”,使中东和平的未来再添变数。以色列政局如何发展所有关心巴以局势的人都知道,不管沙龙本人能否战胜死神“,沙龙总理”已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一去不复返了。3月28日,以色列即…  相似文献   

4.
宇晨 《半月谈》2004,(7):79-81
在以色列总理沙龙亲自谋划下,以军3月22日晨向巴勒斯坦哈萨克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下了毒手,3枚火箭弹射向这名坐在轮椅中的老人亚辛是近年来被以色列“定点清除”的最  相似文献   

5.
继3月22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遭到以色列武装直升机的“定点清除”,人们还没有在这种震惊中缓过神来,4月17日晚亚辛之后哈马斯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兰提西被以色列以同样的手法“清除”。不仅如此,以色列总理沙龙不顾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依然强硬表示,将继续“定点清除”恐怖组织领导人的计划。如果说亚辛之死令人震惊,那么兰提西之死反倒让人清醒地认识到了一点:以色列动真格的了——要么将哈马斯斩尽杀绝,要么使其放弃武力抗争而变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3O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成员———美国、欧洲、俄罗斯和联合国,分别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文本交给当事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至此,由美国去年6月24日率先提出,四方会议去年12月20日修改通过的解决巴以问题的国际和平计划终于出笼。巴勒斯坦方面曾对“路线图”寄予厚望,国际社会也希望它能帮助巴以结束长达32个月的流血冲突,并有助于中东实现全面和平。然而,“路线图”计划能够原原本本实现吗?即使实现,能给巴以带来真正的和平吗?它能帮助巴勒斯坦人圆半个多世纪的建国梦吗?笔者对这一连串问号,找不到乐观的答案。“路线图”计划…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3-44
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领导人峰会2月8日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这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下,巴以双方最高领导人近4年来的首次会晤。经过数轮双边会谈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日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方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近4年来的首次巴以最高领导会晤为艰难曲折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30日,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表决通过了新总理阿巴斯提交的新内阁名单后,中东问题四方会议(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代表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文本,使得巴以和平重见曙光。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巴以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阶段性方案。即,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8月19日晚,耶路撒冷市中心一犹太人聚居区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0人死亡,130人受伤。这是近3个月以来以色列发生的最为严重的袭击之一,也是巴以自2000年9月冲突升级以来,发生的第100起巴勒斯坦人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袭击事件。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与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随后宣称对爆炸事件负责。同时,爆炸打破了自6月29日和平“路线图”实施以来短时间的安宁。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提议的和平“路线图”再次面临搁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19岁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决定中东地区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人物”。6月25日,沙利特被通过地道潜入以军哨所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劫持。27日,以营救沙利特为由,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批准了代号“夏雨”的军事行动计划,大举进攻加沙。这一行动宣告了巴以领导人去年2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失效,巴以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很多专家惊呼“一名人质引发了又一轮巴以战争”。就在以军“拯救大兵瑞恩”行动陷入僵局之时,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在黎以边境突然发动袭击,又打死8名、抓走2名以色列士兵。对于真主党的行动,哈马斯…  相似文献   

13.
辞旧迎新之际,沉浸在斋月祥和气氛中的中东,又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搅乱。以色列派出武装直升机多次袭击加沙城,导致数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2001年岁末相继发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严重爆炸事件以及此后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面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再次把巴以之间持续已久的“冤冤相报”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4.
一个名叫丽莎的小女孩随父亲到耶路撒冷参加抗议沙龙提出的从加沙全部撤出的单边行动计划。2月 8日,在拥有“和平之城美誉的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经过会谈后正式向世界宣布“双方已就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各种形式的暴力冲突达成一致”。这一停火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人们 认为,巴以僵局终于迎来了新的和 平机遇。 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新一轮 武装冲突以来,已有约4500人死于 双方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暴力流血冲 突,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 统计。4年多来,以…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成员--美国、欧洲、俄罗斯和联合国,分别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文本交给当事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至此,由美国去年6月24日率先提出,四方会议去年12月20日修改通过的解决巴以问题的国际和平计划终于出笼.巴勒斯坦方面曾对"路线图"寄予厚望,国际社会也希望它能帮助巴以结束长达32个月的流血冲突,并有助于中东实现全面和平.然而,"路线图"计划能够原原本本实现吗?即使实现,能给巴以带来真正的和平吗?它能帮助巴勒斯坦人圆半个多世纪的建国梦吗?笔者对这一连串问号,找不到乐观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28日,发生在肯尼亚的旅馆爆炸事件和以色列客机遭导弹袭击事件,使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袭击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以色列的高度重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遵照以色列总理沙龙下达的指令,针对恐怖活动积极展开了全面出击,这是该机构自1972年德国慕尼黑惨案以来再次公开露面。有分析认为,这次介入行动也标志着“摩萨德”首次卷入了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17.
碧落 《半月谈》2005,(7):74-76
贝鲁特街头民众的抗议声浪、叙利亚无可奈何的撤军决定、巴勒斯坦武装派别的停火声明,再加上以色列对几座巴勒斯坦城镇的交还.构成了近来中东坦区局势剧烈变化的一幅长景图,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依然是布什政府“大中东计划”挥之不去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0,(12):57-59
今年9月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力撮合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恢复了“直接谈判”。从而,中断了近20个月的巴以和谈艰难重启。主持会谈的美国国务唧希拉里称,重启的巴以和谈将在一年内结束,并签署巴以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9.
辛俭强 《半月谈》2004,(12):81-82
以色列总理沙龙费尽心机推行的单边行动计划最终于6月6日获得以内阁通过。这项计划最终命运如何?它将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未来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0.
近看沙龙     
言行怪异、不按常规出招的沙龙注定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有争议的领导人。作为蝉联两届的以色列民选总理,沙龙对待巴勒斯坦人以及在对待中东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得到了不少选民的支持,被犹太人视为“伟大的战神”,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则对他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称他为“恐怖的恶魔”。西方有学者评论:“中东频仍的战火,锻打出沙龙这位著名的将军。”而同样是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只要沙龙在位,中东就难有宁日。”沙龙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