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升 《青海检察》2001,(4):38-39
我国刑诉法规定,追究犯罪有国家公诉和个人自诉两种起诉方式,刑事自拆,是相对公诉而言,是指以自拆方式对刑事起诉。就是说,案件不经过侦查,没有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活动,由享有自诉权的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历史上的起诉形式,虽然繁杂,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即自诉、私诉和公诉。所谓自诉,是指被害人及其亲属的起诉。所谓私诉,是指与案件无关的任何个人的起诉。十四世纪,法国开始出现检察官作为国家公诉人参与诉讼活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设置各级  相似文献   

3.
一、刑事起诉与刑事政策的界定 刑事起诉,是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的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起诉可分为两种,即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机制,即在对刑事犯罪实行国家追诉的同时,兼被害人追诉主义。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145条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法院。这两方面的案件,无论从其特点,还是从司法保障方面都与公诉案件及传统意义上的自诉案件.如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  相似文献   

5.
自诉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控诉形式。根据自诉进行的诉讼程序,称为自诉程序。在国家追诉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刑事诉讼中,自诉是着眼于保护被害人利益的必要补充,是刑事诉讼实行国家追诉主义兼采私人追诉主义的产物。与公诉相比,由于控诉主体和控诉形式不同,自诉有其独特之处。建立刑事自诉制度的意义在于:(1)在权衡国家利益与被害人个人利益后,对于一些轻微的属于侵犯公民个人利益的犯罪,将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权力交由被害人行使,有利于案件的解决与社会的稳定。(2)可以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红霞 《内蒙古检察》2007,(3):25-26,1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追诉机制。在职权主义的诉讼体制下,对自诉案件作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制约。所谓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7.
考察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审判程序的启动主要有两种模式。 起诉垄断主义模式和并行主义模式。起诉垄断主义又称起诉独占主义,是指犯罪追诉权,亦即刑事诉讼起诉权仅为国家公诉机关独享。作为公民的个人,不具有向裁判机关提起对犯罪行为进行裁判的诉请的权利。采取起诉垄断主义的代表性国家是法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8.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诉权,扩大不诉权的同时,为充分保护被害人权利,扩大了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诉。一旦被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则转化为自诉案件已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变革,涉及到检察机关履行公诉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一、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本质刑事诉讼经历了由自诉到公诉,及公诉、自诉并存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人们认识到犯罪行为不仅仅是对被害人权利的侵害,而且是从根本上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利益,是对统治秩序的侵害时,以国家名义对被告人提起诉讼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对犯罪实行以国家专门机关追诉为主,如何制约国家专门机关的追诉权、保障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实现刑事诉讼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修订过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刑事起诉方式以国家公诉为主,兼采被害人追诉主义,采取扩大自诉案件范围,在国家专门机关不予追诉的情况下,赋予被害人对某些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公诉案件以起诉权,以求得司法公正和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目的。这个制约措施有实际针对性,符合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民主与法制国家的要求。但通过被害人的起诉权把上述某些公诉案件纳入自诉程序,构成…  相似文献   

10.
刑事公益诉讼是不同于刑事公诉、自诉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形式,在诉讼目的、提起主体、提起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在制度层面能够更新刑事诉讼民主理念、充实刑事诉讼法社会本位理念,在制度层面能够创生新的刑事诉讼起诉方式、创设监督国家公诉机关的新途径.从受案范围、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方式、条件、管辖与审理程序、举证责任分配以及激约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列举了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其中第(三)项规定了被害人在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相关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予追究时,有权提出刑事自诉。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公诉转自诉。从理论上说,公诉转自诉案件当然也包括可能判处被告人较重罪名和较重刑罚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检察院如何对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如何保障被告人权利等问题。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对“公诉转自诉案件检察院如何进行法律监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起诉的概念和特征所谓不起诉是指公诉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以及公诉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予以刑事处罚或可免除刑罚,依法作出不予追诉而终止诉讼程序的处分决定。从不起...  相似文献   

13.
四川朱贻仲问:伍某被赵某用刀砍断左足肌腱,经医院鉴定为9级伤残,丧失部分功能和劳动能力,法医鉴定为轻伤。为此,伍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赵某赔偿医药费、护理费、生活补助费等。在一审审理中,伍某多次口头向该法院提出要求增加追究赵某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被拒绝。一审民事判决后,伍某在上诉状中再次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但基层法院仍不受理伍某的刑事自诉案件,基层法院的这种作法是否正确?如果二审法院在一审法院不受理刑事自诉案件的情况下,对民事案件进行判决,其作法是否妥当?如果二审法院终审判决后,一审法院…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规定,但从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出发,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撤回起诉条款是必要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从公诉权性质来看,撤回起诉是一种程序保障形式。公诉权是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主动追诉犯罪,请求审判机关对被告人予以定罪并处以刑罚的权力。公诉权的核心是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在实现公诉权的过程中,刑事诉讼法必须设置相应的程序加以保障,主要包括:公诉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变更和抗诉。其中公诉变更表现为公诉的改变、追加和撤回,撤回起诉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诉…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法院应该如何对待公诉案件撤诉?2005年4月,福州铁路运输法院依法受理福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等四人盗窃一案。在起诉书中,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李某于2004年8月6日和13日,伙同同伙采用"搭人梯"拎包的方式,分别从旅客列车上盗得人民币及其他财物420元和637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公诉机关以不应当追究被告人李某的刑事责任为由,要求撤回对被告人的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查后,作出准许撤诉的刑事裁定。被告人李某不服,以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为由向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出上诉。2005年6月,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依法驳回起诉,维持原裁定。在本案中,公诉机关在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公诉转自诉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制衡国家公诉权,维护不起诉被害人的合法利益,防止公诉权的滥用。然而现实存在的立法缺陷、制度不合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公诉转自诉案件刑事被害人依然面临着诉讼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诉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刑事起诉制度。公诉与私诉相对,它表明了国家对犯罪的否定态度和对犯罪的追究,表现为国家的某种方式控制对犯罪的追究权、并把犯罪交付法庭审判,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8.
邓绍天 《中国律师》2002,(12):68-69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刑事起诉制度,在公诉制度中又运用了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来指导刑事公诉。不起诉作为公诉制度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在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原因不仅在于法律设置的过于疏漏,而且对不起诉权的定位,学术界也未给予足够的探讨。一、不起诉的性质及适用案件根据诉讼法理可知,不起诉是指作为国家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根据其职权对于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确认符合法律规定条件(欠缺公诉条件或起诉无必要的)而作出的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而…  相似文献   

19.
四川朱贻仲问:伍某被赵某用刀砍断左足肌胜,经医院鉴定为9级伤残,丧失部分功能和劳动能力,法医鉴定为轻伤。为此,伍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赵某赔偿医药费、护理费、生活补助费等。在一审审理中,伍菜多次回头向该法院提出要求增加追究赵某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被拒绝。一审民事判决后,伍某在上诉状中丙次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但基层法院仍不受理伍某的刑事自诉案件,基层法院的这种作法是否正确?如果二审法院在一审法院不受理刑事自诉案件的情况下,对民事案件还行判决,其作法是否妥当?如果二审法院终审判决后,一审法院…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的公诉案件不同,诽谤罪、侵占罪等属于自诉案件,除特殊情况外,公安机关并不受理,需要自诉人自己到法院提出自诉,以此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对自诉人而言,这类案件最大的难题在于举证,因为相对于公安、检察等公权力机关,个人的举证能力较弱.所以,在这类案件中,律师的调查取证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河南的王明诽谤刑事自诉案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