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形式,其根源就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高度分化的利益没有获得合理的组织化和代表。因此,实现利益组织化可以有效地化解群体性事件。政府肯定利益组织化的正当性,并在制度设计上保障利益组织化以及正确定位在利益组织博弈中的角色,可以保证社会的平稳的安宁。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团组织的生存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社团组织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及其环境 影响,也有社团组织的目标定位、管理水平、社会基础、国际化程度等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等内在缺陷的制约。要 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政府必须摈弃控制阻碍社团生存发展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民间社团的健康 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充分激活社团组织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体,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三方利益主体博弈下的中国房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开发商、民众是影响中国房市发展的三大利益主体。政府利益是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利益形式,但政府行为非公共利益取向也会导致其行为失范和扭曲;房地产开发商的行为受"理性经济人"思想支配,但其行为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众大多是"自利人",其自利倾向常常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国房市的发展状态正是政府与开发商、民众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的结果与表现,政府与开发商博弈的基础是两者之间的利用与合作关系,政府与民众博弈的基础是依赖与埋怨关系,开发商与民众的博弈是在相互猜忌的基础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社团已经开始成为社会治理结构中与国家和市场相并立的彼此补充的领域,当前我国社团组织的发展呈现出三大宏观特征:社团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密切相关;社团管理方面的法团主义与社团发展方面的多元主义并存;社团“能人效应”显著。这些特征凸现出探索利益整合与利益表达的新的组织化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团组织三大社会主体正在确立。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部分职能向社团组织转移是大势所趋。科协所属学会组织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加快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是积极承接政府相关服务职能向社团组织转移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殷庆言 《新视野》2007,(6):18-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于农民精耕细作解决温饱问题,缺点是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应对市场风险,农民成为市场博弈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规模组合,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下海",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加强培训,建立一支指导员队伍;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政府承担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分散的个人利益走向组织化趋势,一般说来,有组织的、集团化的利益表达方式要比个人通过政务官员和议员、代表向政府提出要求或请求,要更加有力量,更具有效性。组织化利益表达可以增强社会弱势群体的力量,推动组织性社会力量的成长,增加国家的内聚力和并提供改革动力,但同时也潜藏着很多的危险。理论假设和现实经验中存在的冲突和张力,要求我们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决策,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利益组织化表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在当今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发展观的转变,体现了从"阶级斗争"向"阶层和谐"的哲学转型,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基石.它所揭示的内容、涉及的主体和主题、所协调的利益关系、规范的行为、要形成的结构、要规范的道德心理等,都是围绕社会阶层这个轴心展开的.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实现由统治型向社会管理型、由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由集中管理型向市场调控型转变.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应该是政府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村政治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已经结构化为利益共谋关系。县乡村利益共谋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联系紧密性、利益多元性、"链型"关系结构等特点。利益共谋关系并不构成县乡村关系特性的全部,它们之间存在博弈甚至冲突的一面,但认识并探讨县乡村利益共谋关系对于理解农村基层政权的行为特点乃至化解基层治理危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 (Nonprofitorganizations简称NOP)是指那些有服务公众的宗旨 ,不以营利为目的 ,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改革开放以来 ,“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需要非政府组织提供传统上由政府包揽的公共服务、需要非政府组织传输组织化的利益以减少政府的决策成本 ;另一方面 ,独立分散的农户、城市个体劳动者和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口、流动人口、贫困人口也需要非政府组织反映自己的利益要求 ,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是推进城市化、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存在着政府、企业(雇主)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主体。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关键性因素是协调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政府在利益博弈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利益分化及多元利益群体正在形成,不同群体间的博弈行为日趋明显化,但也出现了一些内生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利益主体发育程度不同、利益博弈能力非均衡化、制度化的利益博弈机制尚不完善,利益格局也就呈现了明显的失衡局面。作为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弱势利益集团,塑造多元利益博弈主体;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规范多元利益群体之间的对抗与联盟;保持政府的超然性,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治理和善治理论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命令与控制的被动管理网络被平等、弹性、柔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所取代:传统的采用管制与禁止的单一治理范式进化为激励和促进的多元治理手段。和谐社会视阈环境下.公共治理多元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唯实》2003,(Z1)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 ,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 ,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 ,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 ,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唯实》2003,(8):133-137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唯实》2003,(9):133-137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伴随经济、社会、政治等利益主体结构性的重组与博弈,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也在不断产生与增多,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已经发展成为类型各异的社会危机,危及到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如何解决这些基于我国弱势群体为诱因所导致的社会危机,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应对社会弱势群体、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权力博弈、互动机制与现实局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方治理的框架中,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是两种并存的不同治理主体,也是两种相互依赖的权力和利益主体.转型时期,民商商会的兴起及与民间商会发展相关的地方政府改革主要体现为部分公共权力从政府部门向民间商会的转移,而权力转移本身是双向的,即一方的权力让渡,相对应于另一方面的权力接受,权力让渡和接受的动力却在于隐藏于权力背后的利益驱动.对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博弈分析表明,如果地方政府和民间商会分别成为两个平等竞争的不同治理主体,它们之间形成了权力的相互依赖关系和治理中的合作、协调关系,并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益格局,那么在博弈理论中,就实现了合作博弈均衡;而在治理理论中,则实现了统治向治理的转型.由于现实局限,我国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仍然处于要权与放权的博弈进程之中,这种权力的博弈尚未达到与治理对应的权力配置形式和权力运作方式,因而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斌 《世纪桥》2008,(1):60-61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逐渐减弱,而社会利益结构却日益多元化,社会公共事务也逐渐繁多和复杂,以往仅仅依赖于政府治理社会,预防、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因此,充分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消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