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受苏俄革命成功实践的时代感应,中国共产党开始追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共领导人决定,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冷战背景下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中共领导人又决定国家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共领导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经曲折,中苏交恶后引发警觉,中共领导人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失误,促使这个探索开始滑轨,最后出现“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共领导人毅然选择改革开放新路,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事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每一次抉择、转折,都受时代条件的深刻影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
党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总书记”是从中共四大开始的,虽然四大选出的党中央领导机关仍然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此时改称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陈独秀为首任总书记。其后在中共五大、中共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直到现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都被称为“总书记”。这期间,在中共六大召开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又曾被称为“主席”,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首任主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至十一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称主席。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主席”这一曾经的党的最高领导人称谓才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共早期领导人教育思想是我党早期领导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在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教育弊端进行尖锐批判以及对中国新教育发展进行构想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本文主要以1920年春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期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中央文献关于教育的论述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探索中共早期领导人关于国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6,(5):23-31
正王荷波于1922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思想上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为他成为党的早期领导人打下了思想基础。随后,王荷波参加了中共三大、共产国际五大、中共四大、中共五大及八七会议,当选为党的领导人,与其他领导人一起为党的事业发展制定了多项正确决策。与此同时,王荷波也领导了党的地方工作,如担任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参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来看,中共杰出领导人都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共杰出领导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意识坚定了中共杰出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树高千丈,根深叶茂;泉泻高山,云水相激.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今天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先导.可以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当时提出的主要设想和主张,经过第二代领导人、第三代领导人的具体推进,已经在香港澳门的回归之中实现,对台湾和平统一的基本想法,也正在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努力实施之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其间,周恩来充分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等职务,为中国革命培养和积蓄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1927年中共五大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22年间,周恩来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负责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不仅...  相似文献   

8.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建立的,在组织完善和经济支持方面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但其把中国共产党当成一个支部,插手中共斗争路线制定、领导人选择等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给中国革命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正确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刘愿庵     
刘愿庵,1895年12月6日生于陕西咸阳.1923年,他在成都参加了恽代英组织的"学行励进会",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他先后担任过中共成都特支书记、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代理书记,是民主革命时期四川地方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在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相似文献   

11.
贺伟 《党史文苑》2008,(11):42-46
1959年7月下旬,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结束在苏联的休假回国,途中到了北京,想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留守北京的陈毅副总理说中共领导人都在庐山开会,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胡志明执意要见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请胡志明秘密前往庐山,对外不报道。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许多高级领导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叶剑英是张学良将军最敬重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红喜 《党的文献》2005,1(5):53-58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时提出了关于在华日本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重要思想,积极支持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战斗争,并高度评价其反战成就.中共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使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中共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贡献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标准,并据此认为尽管大多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应忽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即准备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分乘中型吉普,经唐县、保定,于25日凌晨,抵达涿县火车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大部分早期领导人曾经是那么年轻.本文的一些主人公贺昌、周秀珠、顾作霖、罗登贤、彭公达等人,本来就不太为人熟知,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野.笔者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的情况,披露中共早期领导人的一些任职年龄之最.毋庸讳言,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大浪淘沙,中共早期领导人既有不少“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流星之迅忽”的党内先驱,也有极少数如顾顺章之类的革命异类.  相似文献   

17.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正>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谊"为主题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在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会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指出,陈独秀敢说敢为、  相似文献   

19.
中共最高领导人为何称总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党史中,有两段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会设立总书记,不过那个时候,总书记并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段时期是从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主席毛泽东。另一段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已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一人兼任主席和总书记两职。这颇类似于1943年后毛泽东以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身份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从此,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头衔变为总书记。那么,总书记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3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中共二大、三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人陈独秀称委员长,直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总书记仍是陈独秀。至于为什么一大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书记,有党史专家认为,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  相似文献   

20.
晓农 《党史文苑》2006,(6):14-19
引子 了解中央苏区斗争史的人都知道顾作霖.对于顾的政治身份可以作这样的定位:他是中央苏区共青团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青年领袖;又是闽赣省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为这块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顾作霖是在广昌战役中拖着病体倒在火线上,于瑞金中央红色医院去世,成为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级别最高的中共领导人,因为顾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