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惠斌 《法制与社会》2013,(31):137-138
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和载体的飞速发展,舆论对个案发出的声音对审判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胡斌飙车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虽然舆论监督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实践中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显现出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媒体审判”现象.本文就舆论监督和独立审判的冲突与平衡阐述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谭果 《法制与社会》2014,(14):126+130
在司法量刑领域,网络媒体带来的社会舆论监督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很多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中,社会舆论的参与及其施加的压力甚至引起了司法裁判和量刑变化,司法审判演变成舆论审判,这大大损害了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本文就如何保持司法量刑独立性的问题,从建立统一的量刑标准和完善量刑相关制度两方面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3.
2003年有三宗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案、专家徐建平杀妻案、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这三起案件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引起民众的公愤,被告人的定罪量刑为社会舆论热烈讨论。由此,一个问题被提出:刘涌的死刑是否是“舆论杀人”?也就是说,民愤到底有没有影响到审判结果?刑事审判到底应不应该顺应民意,以平民愤?这确实是司法实践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所谓民愤,是指“民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憎恨”(新华词典),因此它是与案件无涉的社会民众的愤慨,而不是当事人亲友或某一特定群体的愤怒。民愤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是量刑的酌定情节…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的辽宁"慕马案"开始到2013年的重庆"薄熙来案"的十几年时间里,高官腐败案件异地审判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技术操作到逐渐走向了完善的制度化,这一制度的出现与完善从法律依据的角度讲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属地管辖制度的例外情形,在本文看来其制度化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政治体制下司法体系不独立所造成的。本文将着重探讨高官异地审判制度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并从司法独立的角度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中国法学》2012,(2):180-191
李昌奎案件作为"舆情再审"的典型样本,引发我们对司法决策中舆情风险的思考。在形式合理性法治中,司法与以社会舆论为载体的民意冲突不可避免。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构建型法治推进中,死刑案件的司法决策便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地带。由于司法权威尚未牢固树立,中国司法机关的舆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化解司法决策中的舆情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树立司法权威,而在当下,为实现对已有司法权威的存量保护,强化司法与社会诉讼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独立审判的原则深入人心,于是司法审判对民意的考量往往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如果弃民意于不理,难免造成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如果为民意所左右,又必将扰乱司法程序公正,甚至违背法理,进而对司法实体公正造成伤害.本文先从李昌奎案谈起,再分析当今中国司法审判中民意考量的现实状况,结合法理主张司法审判中民意考量的作用不可小视,而同时又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将民意融合进司法审判,避免伪民意的掺杂.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李某某案是一件颇为普通的刑事案件。但基于李某某的家庭,加上舆论的推波助澜,使得整个李某某案在从侦查、起诉到审判阶段,都受到不少司法之外因素的干预。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司法独立面临着一场合理与合法之争,对其进行探讨,是我国司法独立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继药家鑫案尘埃落定,李昌奎案再审,死缓改判死刑立即执行,进而引发死缓案件的翻案风潮。在所谓的公众狂欢或公众围观下,司法将如何保持独立与权威?  相似文献   

9.
审判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独立审判两个不可分离的完整概念。从中央到地方 ,司法改革措施层出不穷 ,取得了成绩 ,但也出现了问题。如何统一立法、统一改革 ,实现法官独立审判这一司法独立原则的价值目标 ,在我国业已加入WTO后 ,已成为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2,(3):112-113
近年来,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诉讼。但是,网络舆论的强势在近几年也渐渐成为左右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之一,妨碍司法独立,形成偏颇的“舆论审判”。本文对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现象定义为“互联网审判”,并剖析了它的特征,研究了它对我国司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对于司法不公问题的解决,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人士众口一词的指向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主要在司法审判中得以实现,影响司法审判的因素很多,从司法活动的性质和职能上看,司法审判活动必须追求结果和程序正义;另外司法活动还受其它法律权益,法律的价值,法律文化,社会道德,公众言论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7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北京市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案例.其中,“微信”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脉脉”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户信息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国好声音”诉前行为保全案、1986年版《西游记》音乐作品著作权纠纷案等社会较为关注的案件人选.  相似文献   

13.
石安琪 《法制与社会》2010,(31):209-210
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本文试从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双视角探讨司法机关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司法独立的制度性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孟德斯鸠倡导“权力分立”以来 ,在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宪政实践中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从二十世纪初清末修律到民国数十年的法制建设 ,这一原则逐渐被引入中国。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法治道路几经波折 ,司法独立受到严重破坏 ,到八十年代才渐被重视。然而 ,当前中国司法不独立的情况仍很严重。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一、司法独立的内涵在西方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中法官独立审判 ,只服从法律 ,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他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任何干涉。司法独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司法权与司法…  相似文献   

15.
法国早在1978年就确立了行政司法重过错赔偿原则。2000年以来,法国最高行政法院通过“马吉拉案”、“博潘女士案”、“盖斯塔斯案”等一系列案件,回答了行政司法赔偿责任归属与归责原则问题,超期审判被定性为一般过错并成为行政司法赔偿的归责原则之一,大学、行业协会的纪律委员会等专门行政法院在行使审判权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也统一由国家承担。  相似文献   

16.
审判改革:法院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如何认识司法独立问题 在我国,司法独立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似乎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然而,审判方式改革发展到今天却向人们严峻地提出──司法独立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而且理论上必须澄清,制度设计上必须切实可行。 理论上如何澄清,笔者不敢妄言;但我认为:司法独立是人类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的共同精神和物质遗产,是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任何“法治国”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这是因为: 1.法院终极目的所决定。法院与法官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公平与正义的宣誓者、缔造者与捍卫者,其手段就是通过司法审判实现社会公平与…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在中国语境下,在官方文件中,是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来表述的.从十五大的报告就开始这样表述,一直到十八大.怎么理解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政治体制下坚持司法独立?这个问题最敏感的落脚点就在于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的关系问题.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在西方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中国,如果能破解这一难题,司法独立就有望突破,有望取得实质的进展. 目前的司法改革实际上是要建立司法的公信,确立司法的公正.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根本的出路就是坚持司法独立,要正确处理司法独立和党的领导的关系问题.对于过去某些说法和传统观念,应当进行反思.过去通常把党的领导和司法工作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解读为党对司法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命.这样一种观点导致了司法的不独立,导致了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趋势.从实践效果看,地方党委对司法个案办理、人事任免方面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审判案件不是依据事实与法律,而是依据党委的指示、命令.赵作海、佘祥林等案件都是由个别地方党委领导对司法的不当干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薛峰 《法学杂志》2006,27(2):143-14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从刘涌案、苏秀文驾驶宝马车撞人案、孙志刚案到孙大午案,公众和舆论越来越关心法治建设状况,尤其是法院审判。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裁判及其裁判理由,甚至法官的言行举止,一方面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法院如何根据《宪法》第126条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审理各类案件,平息和化解社会矛盾,树立司法权威,协调法院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为此,笔者着重考察了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法院审判的批评及其应对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  相似文献   

19.
李振林 《检察风云》2011,(18):43-43
有人为李昌奎案二审、再审戴上了“媒体审判”的帽子,认为该案再审改判是舆论干预司法的结果,并呼吁司法不能为舆论所左右,应与舆论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司法审判中,司法鉴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实践看,司法鉴定在司法审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2008年以来,一些重大案件,如贵州瓮安李树芬案、上海杨佳袭警案,黑龙江林松岭案都跟司法鉴定有关,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在这些重大案件的解决过程中,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出,司法鉴定对于公正司法确实关系甚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