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爽 《世纪桥》2008,(19):7-9
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发展趋势是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越来越多,专政的作用越来越少"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论述;从"认为有一些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初期 ,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重要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 ,国家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存在多长时间 ?中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刘少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要经过 1 5年至 2 0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以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逐步稳妥地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主张以及《…  相似文献   

3.
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使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发生严重失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刘少奇事后对此进行反省:对于高指标,他提出做计划要留有余地;对于高速度,他提出要符合国情,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但要鼓足干劲,还要重视技术革新;不但要多快,更要好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对于当时媒体对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强调所造成的人们思想的混乱,他也给予了批评与澄清。刘少奇对经济上"左"的指导方针的反省,成为探索中国建设道路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杜本礼 《党史文苑》2007,(10):29-31,69
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使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发生严重失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刘少奇事后对此进行反省:对于高指标,他提出做计划要留有余地;对于高速度,他提出要符合国情,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但要鼓足干劲,还要重视技术革新;不但要多快,更要好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对于当时媒体对主现能动性的片面强调所造成的人们思想的混乱,他也给予了批评与澄清.刘少奇对经济上"左"的指导方针的反省,成为探索中国建设道路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6.
沈谦芳  刘津 《党史文苑》2008,(10):18-21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刘少奇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想现点,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刘少奇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想观点,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认为所有制问题解决后。人民内部矛盾大量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分配方面负有责任;还对解决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是党内较早发现我国经济体制弊端的领导人之一,他从八大前后至6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所有制形式、计划经济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试办托拉斯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思想和主张.研究刘少奇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他在八大前后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他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视角,逐步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宏伟目标;他参与领导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并以五四宪法为基础,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为新中国基本法律制度的初步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从法律的遵守与适用、党和政府与法制的关系、政法机关的具体工作和队伍建设等多个视角,对依法治国理念作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张衍霞 《世纪桥》2008,(6):9-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建国头七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诸多问题上产生分歧。分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经典作家理论理解上的差异,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对国内国际形势走向的判断不同,以及思考问题的视角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董一冰撰写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史料性于一体,既是我国起步较晚的刘少奇社会主义研究的崭新成果,又是近年来系统、深入研究刘少奇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力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因而使这部研究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佳作具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党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势下,我们重温60年前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有关群众路线的精辟论述,深刻领会和理解其理论原则和基本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责任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与中国社会主义"这一专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地发掘和研究刘少奇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思想理论成果,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研究"刘少奇与中国社会主义",要把刘少奇的思想与实践同其他领导人的思想与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既要深入发掘和研究他的那些最有个人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又要着力探讨他与那一代中央领导人群体的共性特点,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向阳 《广东党史》2016,(4):39-43,48
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革"前这十年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八大"前后(1956年到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前)的探索工作走在科学的轨道上,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大跃进"前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1960年底)的探索工作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一度遭到重大挫折;"调整时期"(1961年到"文革"前),毛泽东对一些觉察到的"左"的思想理论进行了纠正,并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认识,从而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刘少奇非常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他关于加强党内的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和加强执政党的理论建设的深刻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理论宝库,直到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12,(11):32-33
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历史背景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