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助学贷款中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扬  张力源 《前沿》2005,(4):156-157
本文从助学贷款的二重性出发分析了建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借鉴国外建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经验,依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建立我国助学贷款中的风险补偿基金提出了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强化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来廷 《前沿》2011,(22):197-200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政府和高校共同承担风险补偿金、由商业银行发放的金融产品,实施十余年来,已经为数百万莘莘学子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利率及呆账、法律、信用和道德风险,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风险,是我国国民信用意识淡薄、政策运行环境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贷款制度设计有缺陷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个人融资的一种手段,由于兼具政治、道德和经济属性,所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被广泛推行。然而,随着我国第一批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还贷期,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问题很快凸现出来。因此构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有关金融机构:为进一步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风险补偿金的风险防控和奖励引导作用,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吴杰 《青年论坛》2011,(6):139-142
国家助学贷款鲜明特征是,政策性较强、资助对象及目的具有特定性、风险性较高。目前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行运行成本高,贷款风险大;二是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淡薄;三是贷款发放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为此,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要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三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四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缓解国家助学贷款压力;五要完善立法,降低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京财教育[2014]2444号各区县财政局、教委,北京银行: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4〕16号)要求,为进一步发挥风险补偿金的风险防控和奖励引导作用,完善我市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管理政策,现印发《北京市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民  熊建练 《求索》2008,(10):40-42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的贷款项目。本文简要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结合其现状剖析该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从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外部环境、加强部门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五个国家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后发现,完善中国助学贷款制度,需要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制法规;加强政府的投入,倡导社会关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代偿"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管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运行机制及其提高还贷率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拟为我国助学贷款新机制的稳健运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董丽华  唐彬 《理论月刊》2002,(12):119-120
本文就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从银行、学校与学生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银行风险防范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提高三者对助学贷款的认识,增进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维  沈红 《求索》2006,(11)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协调,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的相互关系,导致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对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起作用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既要遵循金融业经营的一般规律,注重金融功能的发挥,又要注重与财政功能的有效配合,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实现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策信息     
《政策》2000,(6)
《若干意见》指出,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开办、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的助学贷款。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或其直系亲属或法定人发放的商业性贷款,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由于银行放贷存在较高经营风险而陷入了政府支持、银行不积极的尴尬境地.学贷险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等弱势群体提供贷款的信用担保,可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存在的风险防范的制度性缺陷问题,科学合理地实现还贷风险的转移和分担,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就读计划.  相似文献   

14.
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开展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 国家助学贷款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国办发[1999]  相似文献   

15.
湘教发[2008]83号HNPR-2009-04004各市州教育局、财政局、银监分局,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帮助我省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湖南银监局制定了《湖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正>苏政办规〔2023〕1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由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发放、在所在高校办理的助学贷款。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机制,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更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最初是由国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试点,面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的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教育部门设立“助学贷款专户资金”给予贴息的人民币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按贷款对象分为一般助学贷款和特困生贷款。一般助学贷款是指由借款人自己选择担保方式,提供符合规定担保的人民币贷款。特困生贷款是指对确实无法提供担  相似文献   

18.
国办发〔2 0 0 0〕 6号 (二○○○年二月一日 )  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现就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开展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国家助学贷款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之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西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特色和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瓶颈制约进行梳理和阐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自实行以来,极大地增加了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对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助学贷款不良贷款率高.风险补偿金低,已成为各金融机构难以为继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